第613章 纺织厂如何垮的(1/2)

陈夏原本真没想到大姑父愿意来内地当一家纺织公司的总经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他在香江有一家中小型服装厂,也有两三百工的规模,每年也能赚个几百万港币。

这个收在香江富豪圈里根本就排不上号,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中产阶级”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但这几年他明显感到服装厂的利润在下降,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为什么?

因为香江的服装厂本来就是生产中低档服装为主,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利润的大则被各大外贸公司给吃掉了。

随着工工资的增长,原材料的涨价,原来每年两三百万的收,现在利润已经下降了一半以上,而且还在继续下降。

聪明点的香江已经慢慢开始关停了香江本地的服装厂,改为去内地投资以节约成本。

内地的改革开放已经进水区,对于外资的欢迎程度可是达到了一个顶峰,土地出让金、相关税费减免,以及全国各地的打工妹都涌广东。

这让广东,或者说真市的劳动力成本非常非常低,这利润就出来了,说白了就是压榨了内地的劳动力。

陈夏当初准备以港资的名义到越州投资,就曾经鼓动过大姑父跟他一起去内地开厂,甚至提出如果资金不够,他愿意免息借贷。

但这么好的机会,戴宁最后没有把握住。

戴家也是从内地到香江去的,包括戴家的一些亲戚,在某些动的年代吃了不少苦,所以对内地的政策一直持高度怀疑。

他们就害怕再来个什么运动关门打狗,然后他们戴家在内地的投资就亏大了,要知道戴家可不比当年了,经不起一点损耗了。

就连服装厂,名义上也是归陈淑芬所有,这可是陈德发老传给儿的,可不是戴宁创建的服装厂。

万一离婚,陈淑琴完全可以拿走服装厂的管理权,一脚将戴宁踢开的。

戴宁心中有忧虑,但又缺乏胆子和勇气去内地建厂投资重新开始。

不得不说,他就是一个守成有余,开拓不足的老实

这次陈夏将在内地开办纺织厂需要一位总经理,陈德发老第一个想到的合适选就是大婿。

无论怎么说,这个婿是他亲自选的,对他的品还是满意的。

这么多年了戴宁也一直孝顺老护妻儿,没有犯过什么错误,关键时刻该拉还是要拉一把的。

不知道,陈夏可不会瞒着大爷爷,早就将自己的计划原原本本告诉了他。

自然明白,哪怕沃尔玛给的报价再低,这种不用担心销路销量,力成本如此低廉的生意,想不赚大钱都难啊。

不说其他什么产业,就是这个纺织服装产业,捧上沃尔玛超市的大腿,那也足以让陈家成为华国最大的纺织大亨。

何况陈夏的纺织厂在霉国打响了名声,慢慢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走上中高端的服装路线,未来的发展前途更是不可限量。

所以陈德发亲自和婿谈了一番,将利弊都给他分析得清清楚楚,并且亲许诺,每年给他5%的分红。

别小看这5%的分红,根据几家纺织厂的产量来估算,出额不会少于每年2亿美元,这个利润最少也有5000万到1亿美元之间。

5%的分红,最少最少也在1000万港币以上了。

也不知道是未来打动了他,还是巨额分红打动了他,戴宁和妻子考虑了一晚,第二天就转让了香江的服装厂,前往越州担任新公司的总经理一职。

同时,将服装厂里愿意跟随自己去内地的老员工也都带来了,就这样,一支有着丰富生产和管理经验的团队就形成了。

至于内地的管理团队,陈夏则完全给了虞得水,同样也有利于竖立他的权威。

根据陈夏的意思,四家纺织厂的原管理层,除技术型厂领导外,行政岗位的一个都不要。

这些纺织厂领导,如果说个个是猪肯定是冤枉他们了,但要说十之八九是猪,那这个比例就差不多了。

脑子一个比一个死,没有主动开拓市场的意识,拥有这个时代华国最先进的设备和最熟练的工,最后居然被乡镇企业那群农民企业家给打败了?

手上明明是一副好牌,最后却打得稀烂。

管理水平差也就算了,但捞起外快来,咳咳……

别的不说,那些私纺织厂的织布机是哪来的?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

所以对这些管理层,陈夏给老丈的答复是,全部都不要,通通安排到其他工厂去。

也许会问,这么多工厂的管理层都开了,那工厂怎么维持运转?

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比如一家纺织厂,速记、厂长,两个了吧?然后副速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