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发奖金遭遇反对(1/2)

关于这个赞助怎么花的问题,前面两项,新建医院,添加设备大家都没异意的话,陈夏第三个建议,却被难住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次去欧洲出差这一个多月,大家都非常辛苦,这5000万美元说白了也咱们医务员创造来的,所以我建议给每位医生发1万元奖金。”

陈夏这话一出,在坐的几位院长,包括坐在旁边记录的办公室主任都吓一大跳。

每个发一万元奖金?这是疯了?

现场的气氛马上就怪怪的了。

陈夏没有看到大家预料之中的赞同,心里还非常奇怪,“咦,这是怎么了?”

赵小英尴尬地喝了水:

“小陈,我觉得这个奖金发的是不是太多了,我们医务员出去代表的是国家,是无私奉献的,每发个500元就差不多了,1万元实在太多了吧?”

刘长生也点点赞同道:

“是啊,我们是杜会主义国家,又不能像资本家学习,总归是要以奉献为主,集体荣誉感要摆在第一位,发这么多钱,整得我们是为了钱才去欧洲似的,要被其他兄弟单位在背后议论的。”

只有徐双立保持了沉默,不明白他态度。

陈夏一听,两个院长反对,心里就明白了,这是有“眼红病”发作了。

八十年代之前,医院里的分配方式跟后世完全不一样。

比如奖金是没有的,大家都是集体拿工资的,工资是根据职务和工龄来评定的,但每一级工资之间,差距都不会特别大。

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看起来大家收都差不多,共同富裕嘛。

但其实这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大锅饭”,做多做少一个样,那谁还愿意多做?

就比如一个科室的两位医生,

这个月医生甲门诊量2000次,医生乙门诊量只有500次,相差很多。

但因为医生乙的工龄是30年,所以他的工资达到了120元,而医生甲的工龄只有10年,所以工资反而只有108元。

这其实是不公平的,得多,反而拿得少了?那以后谁还愿意活?

还有一个,“大锅饭”的分配体制的另一个弊端是,知识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比如民医院管大门的王大爷,正式工,半文盲,因为工龄有30年了,所以月工资达到了120元。

而大学毕业的刘医生,因为工龄只有5年,所以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00元。

看大门的大爷收要高于大学毕业生,这就是典型的不尊重知识,没有将知识分子的付出体现出来。

当然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平等嘛,符合当时提倡的“分工不同”的理论。

到八九十年代,不良后果就体现出来了,

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收不如拿剃刀,这就是典型的收分配体制出了问题。

知识分子得不到尊重,也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这也是导致八九十年代,国内的英们纷纷出国的最根本原因所在。

还有一个,职工得好,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单位先进,或者什么比赛拿了什么奖项,,一般都是以荣誉为主,几乎不发钱。

如果是后世,一般首先就要奖励现金嘛。

比如奥运会冠军,金牌一块,国家奖励多少。再比如职工获得了优秀员工,单位一般也会奖励几千元不等。

而八十年代哪怕要奖励,也是给你一张奖状纸,让你贴在家里的墙壁上,光宗耀祖。

要说东西也有,什么陶瓷茶杯、搪瓷脸盆等等,

上面还非常细心给你印上几个字:“xxx年优秀职工留念”,或者“xx届运动会纪念”等等。

哪怕像陈夏当初论文在《柳叶刀》上发表了论文,获得了全国劳模,也只是奖励了500元,就这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般的奖金了。

而再过几十年,如果哪个医院有医生在《柳叶刀》上发表论文,单位最少要奖励几十万,好一点的上百万都有可能。

时代在变化,讲奉献的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如果还是死抱着所谓的荣誉不放,这就会极大的挫伤职工的积极

陈夏已经有了改革的决心的,所以也想趁这个机会,跟大家个底。

“赵院长,几位,我是这么想的,为什么要一次给1万元的奖金,一个是因为这钱本来就是他们赚的,应得的。另外一个,也有千金买马的意思在里面。

我们越州医院的等级只有副厅级,而且还地处一个小城市,这就是我们的劣势。如果我们医院要发展,要建成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医院,不是造几个大楼就行的。

关键是,我们需要大量的顶尖才,这次我们去大学招聘,很多大学生都愿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