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铅字(3/3)

打字很不方便的原因在里面。最终,周边国家相继弃用汉字,转而使用拼音化的新文字,国内也搞了汉语拼音方案,打算渐进替代汉字。”

“还好的是,70年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取得突,国内王选院士研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美国王安公司推出支持中文的王安文字处理机,联想等公司为86 pc平台研制了汉卡和中文输法,基本上解决了汉字的信息化问题。从那以后,再也没提起汉字拼音化的事。”

“说到激光照排,”吴攀来了兴,忍不住卖弄起来。

“激光照排存在的意义,其实是作为现代印刷技术的核心组件,让雕版印刷再次翻活字印刷。”

“说起来,虽然活字印刷术是咱们的老祖宗发明的,毕昇早在一千年前的北宋时候就发明了它,但是活字印刷在中文领域的应用时间却非常晚、非常短。这里面固然有胶泥活字不结实、木活字不容易控制公差、传统水墨容易渗透纸背等工艺原因,最关键的还是常用汉字实在太多。常用字多,不光要大量刻字铸字推高成本,还要找认识这些字的来当排字工,古代的读书都忙着科考,显然看不上给商打工,然后活字印刷术自然普及不开。”

“西方表音文字通常只有二十多个字母,再加上数字标点符号,只用几十个字符就能搞定印刷问题。是以当德国约翰内斯-古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机,很快就在欧洲流行开来,这种机器持续使用到18世纪才被新式蒸汽动力印刷机所取代。”

“反观咱们这边,从北宋直到清中期,无论是《永乐大典》、《二十四史》、《四库全书》这样的官修大部,还是《西游记》、《水浒传》这样的热门小说,都倾向于使用传统雕版印刷,只有不在乎质量的印刷品,如寺庙赠送的佛经、古代的报纸《京报》才会使用还不靠谱的活字印刷。”

“后来欧洲的现代印刷机传到东方,从印刷效率和质量两方面碾压了雕版印刷,这才将雕版印刷暂时压制了下去。不过大量汉字的排版问题依然存在,所以等到电脑排版印刷技术成熟,活字印刷又被一脚蹬进了博物馆。”请大家关注威信“小 说 全 搜”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