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七章 平定北方(三)(1/2)

乌桓,亦作乌丸,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自匈东胡后,乌桓役属于匈。后来汉将霍去病击左地,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塞外,并在幽州置护乌桓校尉,监领乌桓,使不得与匈通。

新莽建立,乌桓又降匈。东汉初,乌桓常与匈联兵扰代郡以东各地。光武时,乌桓一部南迁,并置乌桓校尉于上谷宁城。

汉末大,朝廷屡次征乌桓部落镇压起义。

后来,张举、张纯等造反,利用幽州乌桓,寇掠青、徐、幽、冀四州,屠戮百姓。《三国志》记载:“三郡乌丸承天下幽州,略有汉民合十馀万户”。公孙瓒,刘虞和袁绍也都利用或者对抗过乌桓。

初平元年(190),辽西乌桓大丘力居死,其侄蹋顿即位,有武略,统一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乌桓。

“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

当时他们活跃在今天大小凌河以及克尔沁原一带。袁绍灭公孙瓒占河北,占有三郡乌丸,“宠其名王而收其骑”。

三郡乌桓经常被公孙瓒欺负,于是本着敌的敌就是朋友的想法与袁绍好,现在好朋友的儿子有难了,当然就是为了兄弟两肋刀咯!

收张燕,灭高之后,曹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

俗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先行”,为解决大军给养问题,曹采纳了董昭的谏言凿渠自滹沱河泒水,称为平虏渠,又从泃河凿潞河,称为泉州渠。

平虏渠和泉州渠开凿成功后,曹依然面临着千里行师的窘境,原因即是泉州渠北位于今宝坻一带,而乌桓单于蹋顿的王帐则设立于燕山山脉处的大凌河流域。

于是,曹又开凿了一条名为“新河”的工渠联通泉州渠和濡水,以求最大程度地接近乌桓。

当这一切准备妥当时,曹军很多将领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都,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

张辽也进谏:“许都,是天子所在的地方。现今天子就在许都,曹公北征甚远,若刘表派遣刘备攻击许,占据它号令四方,您的形势将会大去。”

此时的刘备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在荆州刘表的身边又积聚了相当的实力,以曹对刘备的了解,他有理由担心自己孤军远征之际,刘备会在背后发难。

这时,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的见解:“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的许都也无妨,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而是有会代替您来阻止他,此就是刘表。”

在众一片哗然声中,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和重大意义:“胡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袁绍对胡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

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决定北征乌桓。

……

天上乌云翻滚,像倒扣的一只大铁锅,黑沉沉的压地透不过来,曹军在军官的催促下加快脚程,希望能够在雨倾盆之前到达无终。

可是事与愿违,没一会儿狂风便卷着豆大的雨珠像无数条鞭子,狠命地撞击在将士们的甲胄上,发出叮叮铛铛的声音。

雨水顺着盔往下流,滴落在眼睛上让眼前一片模糊、啪啪地落在地面上让本就崎岖的道路更加难行了。

“啊!”一声惨叫响起。

王权循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虎豹骑因为坐骑马失前蹄而摔下了山坡。

“这么高,死定了吧!”

“可惜了,还这么年轻。”

“大家小心一些,滑下山坡谁也救不了你。”

……

感叹一会儿就继续前行了,毕竟这场大雨已经造成了至少十摔下了山坡。

见多了,自然也就淡漠了,况且,当兵的,早已习惯了生死。

曹军冒着大雨进了无终城,兵临塞,准备出滨海道,过碣石,进攻柳城。

可是老天爷却给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这雨天气导致进辽西的滨海道泥泞不堪,浅不通车马,难承载舟船。

“若非要通行,则必须等到冬天结冰之时。”曹一想到十余万大军大半年的开销,脸色当即就由黑变白了。

再加上此时的乌桓也已经有了准备,“遮守蹊要,军不得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