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三章 曹老板最后的雄心(一)(1/2)

有很多来不及逃走的江东兵做了俘虏,张辽在押解他们回城的途中问道:“有个紫色胡子的小儿,上半身长下半身短,箭得还挺准,这是谁啊?”

“那就是孙权啊!”

“是孙权。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那便是孙权。”

……

俘虏们纷纷开回答道。

“哎呀!”

张辽和乐进一听这话,悔得肠子都青了,纷纷感叹着“万户侯跑了”。

“这孙权命真大,这都能跑了。”

“早知道是他,就算是天涯海角也得活捉了他啊!”

“可惜,早知道他就是孙权,一定活捉了他。”

……

曹军将士们听了这话,全都聚拢在一起询问俘虏打听孙权,听到果真是放跑了孙权,全都哀嚎声震天响。

……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曹名义虽非天子,但实际已经有天子之实。

南匈的呼厨泉单于前来拜贺,曹趁机将他扣在了邺城,只放了右贤王去卑回去代替呼厨泉。

随后将南匈分为五部,每部选择一位匈贵族担任首领,下设司马一,全部都由曹指派的汉担任,负责对各部匈进行监督。

在强大的军事威慑下,匈的生死大权实际上已全部掌握在了曹手里,南匈作为一个国家政权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此时代郡的三位乌桓首领自称单于,骄横跋扈,搅扰北方,于是曹任命参丞相军事裴潜为代郡太守。

裴潜到任后,安抚乌桓首领,并果断诛杀了与之勾结的十余名汉族官员,迅速安定了代郡的政局。

在稳定了北方边境之后,曹于同年十月再次南下征讨孙权,同时命前赴丹阳和潘阳等地,赐予山越宗帅尤突印绶,令尤突、费栈等山越举兵骚扰孙权后方煽动。

孙权闻讯后急令贺齐和陆逊分率兵马平定叛,并命吕蒙为濡须督,率领蒋钦等将领据守坞堡,迎战曹军。

这时离赤壁之战已经过去八年,这是曹的第四次南征。

这次南征不止规模庞大,曹更是拖家带,夫卞氏、儿子曹丕、孙子曹叡、孙东乡公主一起随军出征,仿佛一家出去旅游一般,只有儿媳甄氏因病留在邺城。

在经过合肥时,曹带着文臣武将特地游览了一下张辽八百十万的景观,不管是陈武阵亡的地方还是孙权缩的山坡,不管是张辽瞭望的城还是惊魂一跃的断桥。

他每到一处皆叹息良久,大力夸赞张辽的勇猛,并将其由寇将军升任为征东将军,至此张辽成为了外姓将领中第一个重号将军。

此时的江淮地区天气极其险恶,曹孙两方竟都受到了影响,东吴一名大将更是直接被淹死!

命臧霸、张辽二为前锋先行出发,二将率领水军渡过巢湖,强攻孙权治下的居巢县,臧霸一马当先,率先杀城内,居巢城,魏军首战告捷。

四年前的第一次濡须之战,曹便是因为春季涨水而退兵,这次旧事重演,魏军将士渐渐萌生退意,对于此事,张辽认为应该防患于未然,想要自作主张的撤军。

但是,臧霸坚持要执行曹的屯驻命令而反对撤军,张辽接受了臧霸的建议,于是屯驻了下来,等他们屯驻到了第二天,收到了曹的撤军令,于是主动撤军。

天气的恶劣也同样影响了吴军,东吴水军大将董袭率领五艘楼船屯驻于濡须,至夜时,风狂袭,楼船倾覆,众将士乘坐小船逃走,请董袭一起逃出。

但是董袭大怒说道:“孙大大命令我在此处防备敌,怎么能逃跑呢,谁再说要逃走立马砍了!”

于是无敢再涉,当夜船沉,董袭淹死,可怜一代猛将就此陨落。

孙权临时换上丧服,参加他的葬礼,对他的家属供应十分丰厚。

第二年正月,参与攻打东吴的各路曹军,顶着连绵不断的大雨,跋涉着泥泞不堪的道路,终于在居巢完成了集结。

显然曹此次是有备而来,并不打算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选择退缩,对于年事已高的曹而言,这次南征也许是他最后的机会,因而他选择搏一把。

于是曹率大军继续前行,抵达东吴重镇濡须坞,准备发起强攻,同时又派联络丹杨费栈,让他煽动山越继续骚扰孙权。

魏军的行动令孙权倍感不安,他怕濡须守将周泰顶不住,便派吕蒙、蒋钦二救场,火线任命吕蒙、蒋钦为濡须督,持节,率领徐盛、朱然等将抵抗曹,同时又派陆逊率轻兵进攻费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