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3章 铸刑于鼎(2/2)

,名为议政院,记录乡校之的意见或建议,辑录成册,给内阁众官翻阅,择其善而从之。不过,此事千万绪,不能在全国各地铺开,将在京城设立试点。臣举荐蔡禾担任议政院代掌院。”

乡校便是古代的基层官办学校。

方运突然当众提出,太后不好立即作答,沉思许久,问:“诸位卿对议政院有何看法?”

盛博源道:“万万不可!此例一开,皆可妄议朝政,岂不天下大?”

方运冷笑道:“若是百姓读书谈论朝政就会导致天下大,一定是这个天下先出了大问题!”

“若是都可议政,要我们官员做什么?”

“若都不能议政,我们官员到底做了什么?”方运反唇相讥。

一些官员在心中为方运喝彩。

盛博源执掌礼部,循规蹈矩,朝堂论辩远不是方运的对手,更何况他现在只是为反对方运而反对,并非经过思熟虑,更没有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以致于被方运说得哑无言。

盛博源强辩道:“我景国太祖,可没有立下这个规矩。”

“太祖也没说盛尚书您必须降生且一定要长成您这个样子。”方运道。

一些官员忍不住,轻笑阵阵。

盛博源怒道:“你这是强词夺理。你前些天说若复旧礼,有反对则不准推行,如今为何出尔反尔?”

“这是法,并非礼。您这是在说子产铸刑于鼎是礼非法?”

春秋时期郑国先贤子产曾将法律明文铸就在一座大鼎之上,让百姓可以看到,这也是族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律法,而不是以前的“法不可知,威不可测”。

所以,法家一直推崇子产是法家的先贤。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