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大朝议(八).(3/4)
了失控的边缘,臣认为如今朝廷应该以稳定局势为重,必须要断然中止商税整顿的种种措施,否则后果将会再难收拾!”
“陛下,赵尚书的提议,只是书生之见,完全忽略了时局之艰难,绝不可行……”
“陛下……”
随着沈常茂的出声反对,竟是一呼百应,皇极殿内顿时是风起云涌,马上就有大量的官员站出来支持沈常茂的意见。
毕竟,有了内阁首辅的带
反对,众官员们也不必担心什么了。
不过,因为德庆皇帝的态度,百官们在反对商税整顿的同时,皆是小心翼翼的避开了太子朱和堉的因素。
另一边,百官们的纷纷支持,也让沈常茂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得意,知道自己做对了选择,经此一事之后,一定会有许多官员将沈常茂视为利益代言
,这样一来,沈常茂的声望也能够提升许多。
不过,赵俊臣坚持整顿商税的立场,也同样拥有许多支持者。
讽刺的是,首先站出来支持赵俊臣观点的
,竟是赵俊臣的政敌太子朱和堉。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整顿商税的事
从一开始就是太子朱和堉强自推行的,如今他见到百官们皆是反对,并且还将朝野局势混
的过错全部归咎于商税整顿,太子朱和堉自然是怒不可遏。
于是,太子朱和堉马上出列,高声表态道:“父皇,儿臣认为,朝廷整顿商税的初衷是好的,毕竟此事一旦成功,国库收
每年都可以增加上千万两银子,可谓是功在千秋!朝廷所推行的政策也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下面的官员阳奉
违、暗中阻挠,造成朝廷的政令不畅,所以才引发了朝野局势的混
!只要朝廷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力度,严惩违背政令的官员,让商税整顿的各项政策顺利执行,相信朝野的混
局面很快就能够得到控制,商税整顿也很快就会收到成效!”
随着太子朱和堉的表态,“太子党”成员们亦是纷纷出列表态支持。
与此同时,“赵党”官员们自然也不愿意看到赵俊臣成为众矢之的,却也同样是纷纷发言、为赵俊臣摇旗呐喊。
一时间,“赵党”与“太子党”之间竟是相互支援、配合默契。
由此可见,在官场之上,立场往往是最靠不住的东西,唯有利益才是永恒的。
“太子党”对“赵党”的敌视态度,可谓是世
皆知,但如今为了自身的利益,却也同样是心甘
愿的与“赵党”临时结盟了。
然后,与往常的任何争议一般,持有不同立场的官员们展开了辩论、争斗与攻讦,并且用最激烈的态度反驳对方的观点,皇极殿内的形势也再次发生了混
。
这一次,赵俊臣与太子朱和堉所面对的反对声音太强烈,却是渐渐的处于下风。
于是,德庆皇帝不得不再次出手控制局面!
随着德庆皇帝的严厉斥喝,百官们的争论终于是稍稍平息了一些。
然后,德庆皇帝的目光却是略过了太子朱和堉,再次来到了赵俊臣身上,又问道:“赵
卿,关于百官们的反对意见,你也是听到了!你身为户部尚书,对商税之事最为了解,所以朕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对于百官们的反驳,你可有什么说法?”
其实,德庆皇帝对于商税整顿的事
也同样是秉持着支持态度,但他这个时候并没有透漏自己的立场,只是再次征询赵俊臣的意见。
德庆皇帝的这般做法,也是颇有
意——那就是通过赵俊臣的屡屡表态,让赵俊臣代替太子朱和堉成为商税改革的领
物,转移百官们的关注方向,这样一来,百官们也会渐渐忽略掉太子朱和堉的因素,将商税整顿的怨气转移到赵俊臣的身上。
简单的说,太子朱和堉强自推行商税整顿的事
,得罪了太多的相关势力,也引发了太大的麻烦,想要转移百官们的怒火,仅仅依靠黄有容这一只替罪羊是不够的,所以德庆皇帝又加上了赵俊臣。
另一边,对于德庆皇帝的态度,赵俊臣也是早有预料,但并没有进行反抗,只是表
平静的回答道:“陛下,刚才沈首辅曾说过,在找到正确合适的方法之前,商税整顿之事切不可轻易尝试,臣
以为然,臣也同样认为,商税整顿之所以会引起朝野局势的混
,乃是因为朝廷这段时间以来整顿商税的策略方法同样存在纰漏!正如诸位大
所讲的那样,商税之事,最是敏感复杂,需要谨慎处理,从这方面而言,臣与众位同僚的观点完全一致。”
顿了顿后,赵俊臣话锋一转,又说道:“不过,即使是朝廷所推行的政策有问题,但不代表着朝廷就不应该整顿商税!毕竟,商税的混
现状让朝廷每年都会损失数千万两白银的国库收
,
况恶劣至极,绝不能视而不见!反过来讲,若是朝廷能够找到合适恰当的可行之策,也就代表着商税整顿的势在必行!”
听到赵俊臣的话语之后,沈常茂则是再次出列,质疑道:“难不成,赵大
你已是找到可行之策?”
与此同时,沈常茂却是暗暗下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