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九章.班师回营.(2/5)

臣之典范云云,却是不放过任何讨好赵俊臣的机会。

说实话,自从渭水决战之后,这些话语赵俊臣早就听腻了,不论是军中众位文武,还是行军路上所途径遇到的各地官员,每个见到赵俊臣之后都会滔滔不绝的讲一大堆恭贺话,赵俊臣每天都要听上好几遍,早已经是烦不胜烦。

但赵俊臣即使是再不耐烦,也必须要保持面部笑容继续听下去,还必须要表现出一副自己很高兴的模样。

毕竟,到了赵俊臣如今这般地位,一举一动都会影响远,这个时候哪怕是稍微表现出一丝不耐烦就会引来无数猜想,讨好官员若是得不到回应也会心生惶恐、担心自己是不是哪里得罪了赵俊臣而不自知,许多官员原本是有心要投向赵俊臣的门下,见到赵俊臣反应冷淡之后也会转变想法。

这个时候也同样如此,赵俊臣早已是迫不及待想要返回花马池营进行休息了,但依然是不能打断众位官员滔滔不绝的恭贺与讨好,只等到众的话语稍稍告一段落之后,赵俊臣才有机会缓缓说道:“各位同僚,本钦差这些子率领着八万余将士行军赶路,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这一路上需要心的地方太多,如今实在是有些疲乏了,有什么话咱们还是进花马池营再谈吧。”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众位官员也是知趣之辈,自然是不敢再有纠缠,很快就让开了道路,带领着赵俊臣的麾下大军进了花马池营。

花马池营乃是陕甘三边境内规模最大的军事营堡,但想要同时安排八万余军队驻其中也是一件难事,许多军队最终也只能在花马池营周围寻找地方驻扎,想要把各路军队全部安置妥当可谓是一件棘手难题。

所以等到各军驻扎完毕之后,时间却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趁着各位官员安排军队驻扎之际,赵俊臣回到了三边总督府内稍稍歇息了一下,总算是恢复了些许,又得知各军驻扎之事已经全部安排妥当之后,赵俊臣就命招来了章晟德、洪高功、郑余等问话。

很快的,章晟德、洪高功、郑余三已是纷纷赶到了赵俊臣的面前。

在赵俊臣率领大军迎战蒙古联军期间,这三也分别被赵俊臣安排了不同任务。

其中,章晟德主要是负责赈济灾与逃荒百姓的事,洪高功则是负责查抄汪家及其朋党的事,至于郑余身为花马池营代总兵自然是负责花马池营的防务安排。

赵俊臣见到了这三之后,首先向郑余询问了花马池营这段时间以来的种种变化,却是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诸多琐碎小事也不到赵俊臣来心。

郑余向赵俊臣禀报况之际,表间满是失落——当初赵俊臣安排他留在驻地负责花马池营防务的时候,郑余认为明军与蒙古联军的战事只怕是败多胜少,只觉得自己不必参战实在是逃过了一场劫难,但如今见到明军迎来了一场百年未有的大捷之后,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一场军功与富贵,自然是后悔不已,痛恨自己当初为何没有勇敢一些主动请战。

赵俊臣自然是不会理会郑余的后悔与失落,只是又把目光转向了章晟德,问道:“章巡抚,这段时间以来陕西境内的灾赈济之事进展如何了?百姓们可有尽数收到朝廷发放的赈灾粮?民心可还安定?还有,前段时间被各地督抚们所羁押的各地逃荒百姓,如今又是什么况?”

询问之际,赵俊臣的表颇为严肃。

如今随着蒙古联军的全灭,陕甘三边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出兵收复河套平原的事也并非赵俊臣一己之力就能办成的,还需要等到朝廷中枢的明确答复与大量支援,所以陕甘灾也就重新成为了赵俊臣最关注的事

尤其是那些前段时间被各地官府所羁押的逃荒百姓,数高达近十万,因为战事的缘故至今也未能返乡,这批难民聚集在一起,整里不仅是无所事事、更还是心慌,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一场民变,却是让赵俊臣心中时有担忧,也是最为关切。

当初,赵俊臣对外宣称这批逃荒百姓尽数被送到了阶州城附近,却只是一个为了吸引蒙古联军强攻阶州城的虚假消息,实际上这批逃荒百姓这段时间一直是滞留在长安府城附近,由章晟德负责安置。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章晟德也是面色严肃,沉声答道:“启禀钦差大,朝廷的赈灾粮暂时还算充足,各地灾区的百姓们皆已经领到了一份粮这份粮虽然不多,但也能让他们在今后一个月内每天喝上一顿稀粥度…与此同时,在官府的号召与带动之下,各地乡绅也纷纷开办了粥棚,每天都能赈济许多百姓,各方协力之下至少不会让灾民们饿死路边,百姓们在这般况下倒也算是民心稳定,并未有生出什么大子。”

回答之际,章晟德却也不敢完全下保票,只是说“灾民不会饿死”而已。

不过,赵俊臣对于章晟德的这般回答却已经是非常满意了。

在这个时代,哪怕是太平盛世年间,能做到百姓无饿死也算得上是一件政绩了,像是如今这般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