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入阁辅政初体验(三).(1/4)
……
……
最初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赵俊臣根据自己对于历史进程的浅薄了解,也曾把建州
真视为心腹大患。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不过,当赵俊臣认真了解了建州
真的详细
况之后,心中忌惮反倒是降低了一层。
在赵俊臣所熟悉的历史时空之中,建州
真之所以能够
主中原,主要还是缘于三点原因,首先是崇祯皇帝的决策错误、自己作死;其次是明朝内部有流寇之患、自顾不暇;最后则是辽东军镇的养寇自重,一直都没有赶尽杀绝。
即使是这样,建州
真想要顺利
关,还需要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相配合。
实际上,建州
真的威胁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大,后世也只是因为成王败寇的缘故,才把建州
真看作是明朝的最大威胁。
随便举个例子,在赵俊臣所熟悉的那个历史时空之中,直到天启皇帝殡天之前,明朝一直是坚持着在辽西境内坚壁清野的战术,这就让建州
真的后勤补给不断拉长,结果是建州
真“国中大饥,斗米价银八两,
有相食”,绝对是元气大伤。
这个战术可谓是成效显著,让建州
真束手无策,就是太耗银子,后世争议极大的袁崇焕就认为明朝应该毕其功于一役,还向天启皇帝陈诉了自己的平辽方略,又提出了修建堡垒可以困死努尔哈赤的建议,但天启皇帝被后
戏称为木匠皇帝却也不是吃素的,向袁崇焕连续询问了好几个专业
问题,袁崇焕却是讷讷无言,于是天启皇帝的最终结论就是“胜无轻谈”。
只可惜,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对于袁崇焕所夸
的平辽方略却是很感兴趣,也重用了袁崇焕,于是明朝就开始了屡次向建州
真“千里送军粮”的壮举,明朝的衰败也是从这里开始了。
但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时空之中,崇祯皇帝却是一个能力合格的皇帝,依然是延续着天启皇帝的做法,哪怕是建州
真的野心不减、也算是奋发图强,但一直都没有掀起太大的波
。
所以,赵俊臣对于建州
真一向是态度复杂,一方面是发自内心
处的警惕,认为建州
真迟早都会生出事端,另一方面又觉得朝廷只需要处理好自己的事
,就完全不必太过于担忧建州
真的威胁。
此时,赵俊臣低
看着手里的几份奏疏,也很快是眉
拧成一团。
奏疏共有三份,分别来自于建州
真、辽东军镇、以及宣府军镇。
首先是来自于建州
真的一封降表。
在赵俊臣看来,这份文字内容与其说是降表,还不如说是一场
易。
简而言之,建州
真表示他们愿意向德庆皇帝称臣纳贡,从今往后不再是轻启战端,但前提是朝廷必须要接受建州
真的一系列条件。
条件之一,是朝廷必须要支援建州
真三百万石粮
、一万件各类铁器、以及大量的耕牛农具。
条件之二,则是双方互市,而且还不是常见的那种在双方疆土
界处开辟一个
易市场,而是朝廷要允许建州
真的商队今后可以
明朝疆土、自行采购物资……当然,根据平等互惠的原则,明朝的商队也可以进
建州
真的势力范围。
条件之三,要求朝廷削减辽东军镇的兵力,当然建州
真也同样会削减他们布置在辽东前线的兵力,以营造双方休战的互信条件。
条件之四,朝廷与建州
真互不侵犯双方在蒙古
原的势力范围,建州
真将会承认明朝在河套地区的统治,也不会
涉朝廷针对蒙古右翼各部落的军事行动,但朝廷也必须要认可建州
真对于蒙古左翼各部落的管辖权。
如此等等,总计有十几个条件。
看到这些内容,赵俊臣只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认为建州
真的这些条件实在是贪得无厌、痴心妄想,但同时又有些左右为难。
让赵俊臣左右为难的原因,则是缘于辽东军镇与宣府军镇的两份奏疏。
因为建州
真的主动请降,辽东军镇也向朝廷中枢呈送了自己的意见。
辽东军镇的意见可谓是自相矛盾,一方面是强烈反对朝廷接受建州
真的请降,另一方面又建议朝廷可以有限度的同意建州
真的条件,譬如可以在辽东境内开辟一个互市,让双方进行有限度的贸易;一方面是信誓旦旦的保证辽东军镇完全不惧建州
真的任何攻击,让朝廷不必担心建州
真的过激反应,但另一方面又再次向朝廷哭穷索要钱粮与物资。
辽东军镇的建议看似是相互矛盾,但若是理解了辽东军镇一直以来养寇自重的心态,这些矛盾之处也就可以解释了。
对于辽东军镇而言,朝廷一旦是同意了建州
真的请降,就会不可避免的削减辽东军镇的军资与钱粮,这是辽东军镇完全无法接受的,但又因为辽东军镇的养寇自重,与建州
真就难免是有秘密接触,大概是收了好处,所以也建议朝廷同意一部分建州
真的要求。
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