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秦松旺的计划(2/2)

文官体系,希望各个部门都能划定一定的名额留给西洋

柳冠南的这个建议也是考虑了很久。榆林湾的文官制度是仿照了后世的公务员制度,规定的也比较详细。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规定的太详细了,很多进文官体系的明朝和越南根本就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们还是按照原先的思维模式在做事。这一点在巡捕房体现的尤为严重,很多巡捕连条例都背不过,还是拿着明朝衙门里的那一套来行事,时不时的就会有巡捕违反条例让告到联合总会和廉政公署的事发生。

也有一部分明朝,尤其是新来的明朝不敢去告状,但是这对整个榆林湾的影响却是极大的。前不久刚刚发生了一件案子,因为一个新职的巡捕的问题导致了一个明朝的报复,半夜里打了这个巡捕闷棍。虽然凶手已经被抓获,那个巡捕也受到了处理,可这也引起了一些的不满。所以柳冠南的意思是希望能有一定数量的西洋来承担起一些工作,因为他们对法制和规矩的理解要远超明朝

柳冠南的这个建议说中了大多数的心思,这种时代的距离如今在榆林湾里表现的越来越突出。有时候很好的一个建议或者是规定却得不到执行,甚至联合总会那里就给否决掉了,这让很多的穿越者也产生了一些对明朝不满的想法。可是这件事却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400年的距离并不是上几天课或者背几条条例就能够拉近的,这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和教育。

可是榆林湾里面的西洋大部分都被军队给征招去了,近期来的西洋也都是来做生意的,能够在榆林湾常住的非常少,能够担任文官的就更少了。

柳冠南又提出了许朗当初提出来的建议,大量招收清教徒来榆林湾。去年和英国达成协议以后,榆林湾向清教徒全面开放,第一座新教教堂也在榆林湾内建起来了,第一批派到英格兰去留学的20名孩子几个月前已经出发了。可是到榆林湾来的英国却很少,也许是因为路途遥远的原因,也许是因为英国现在根本就不知道榆林湾的原因,现在在榆林湾常住的英国还不到20个,这远远是不够的。

目前对外联络处处长刘军正在新加坡和英国接洽,希望能送几船清教徒过来。只是这件事并不是那么的简单,英国的答复是尽力而为,回国做好宣传,至于有没有来,能来多少就只有上帝知道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