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2(2/3)

他想了老半天才想起一小段来,凑到嘴上刚要吹,但见阿碧正一眨不眨地看着他便觉着有些吹不下去,怕被她笑话了。

所以脆就转过了身去,看着窗外,将吹孔对到嘴上,先1234567地试了几个音,发现听着还算准确后。

这才一边想着脑中的那一小段乐谱,一边悠悠地吹了起来。

笛音清亮悠扬,箫声却是沉婉转。

虽吹法相似,但风格音色却是不同,而所表现出来的东西自也不同。

虽同一首曲子,但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便能表达出不同的意味来。

这一段《梁祝》,相较起来却反而是用箫来演奏更适合于表达那如泣如诉的

一小段吹罢,沈醉自我感觉还算不错,既没有吹跑调了,也还吹得比较流利,没有衔接不良之感。

算是超常发挥了,毕竟十几年没碰过了,又是用的箫,能吹成这样他自己都觉着有点意外,但就是不知道在阿碧这大行家耳中听来是怎么样的。

就怕她觉着是不堪耳,所以他吹完之后便仍是看着外面背对着阿碧,并没转过身去,有点怕面对她的感觉。

“完了吗?”阿碧在后问道。

她虽觉着沈醉吹奏的水平并不特别高明,但胜在曲调韵雅婉转,而且听来还有一种令缠绵悱恻之感。

但正听着好好的呢,他却是突然中断了。

沈醉听到阿碧的话,见她并没说什么不好听取笑自己的话,心中稍安了些,便回过身来答道:“完了!”虽然他知道这首曲子并没完,但他却是已经吹完了,这样回答也是没错的。

“可是我觉着后面应该还有的,不像这么快就结束的!”阿碧轻皱着眉幽幽地道。

沈醉略带尴尬地笑了笑,道:“后面的我不记得了!”阿碧微怨道:“那你还说完了!”沈醉笑道:“我的意思是说我吹完了!”阿碧轻轻哼了一声,却是低下了去,又伸手抚弄着琴弦。

琴音响处,却正是沈醉刚才吹的那一段《梁祝》。

沈醉听得几声便听了出来,见她单凭听了一遍便能弹出来,心中不由大是佩服。

但她弹完之后,却是并未停下,而是又接着往后而弹。

沈醉一听,心中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因为她后面接着弹的却是跟那一段过后的原《梁祝》曲十分相似,虽略有不同之处,但大体听来却是一样的。

想她只以那么一小段为基调,就能够自作曲而接,而且还与原曲十分相似,这样的本事又如何让他不佩服呢!不过她越往后面弹却弹的越是慢了起来,眉也皱的更加紧了,似是在努力思索。

终于她弹了最后一个音后,叹了一气,道:“后面的我却是接不下去了!”沈醉感叹道:“你能接这么长,可就是十分了不起了呢!而且你后面接的,竟还是跟原曲有着八分的相似,小生实是佩服万分!”阿碧听他最后那句竟自称“小生”,再想着他平里大大咧咧的样子,忍不住便笑了出来。

又听他说自己接的与原曲相似,不由怪地问道:“你刚才还说把后面的忘了,现在却是怎么又听得出来相似了呢?”沈醉又略带尴尬地笑了下,道:“我刚才确是忘了,只是你一弹便跟着想了起来!”阿碧忙道:“那你既又记起来了,就快些吹完了让我听听!”“呃,这个,我只是听着你弹才记起的,再后面的却还是不记得的!”沈醉有些讪讪地道。

“哦!”阿碧不由略带失望地叹了气。

沈醉见她失望,虽想帮她却也无法,望了望窗外喝了酒却突然想到个主意,放下酒坛向她道:“这首曲子乃是根据一个故事而编做的,我把这故事跟你讲一讲吧,或许会对你有些帮助的!”“好!”阿碧点了点,抬看着他期待着他快讲。

沈醉看着她笑了笑,轻咳了下,道:“嗯,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作‘梁祝’,乃是根据一对青年男的故事编做的,故事里面的男的叫作梁山伯,的叫作祝英台!”“哦,梁山泊与祝英台!”阿碧轻道了句,皱眉想了想,道:“这名字我好像听说过呢!”“是吗?”沈醉不由心中大汗,心想难道这个时候就有这故事了。

仔细想了想当年老师讲的时候,好像没记得老师有说过这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

不过她要是真听过的话,那却也没必要讲了。

但阿碧想了一阵儿却是又摇了摇,道:“这两个名字确是有些耳熟的,只是我也不记得在哪儿听过的了,你还是再给我讲讲吧!”“哦!”沈醉点了点,便又接着开讲。

从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年同窗共载,到两桥结拜”、“十八相送”、“楼台相会”再到最后的“化蝶双飞”,一一娓娓道来。

这故事当年他们老师教曲子的时候便一块儿讲过,他曲子没记全了,但却是把这个故事记的清楚。

而且在现代时,电视上也放过不少由这二的故事改编的电视剧与电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