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0(2/4)
,漕运便利。
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
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因“居天下之中”,故素有“九州腹地”之称。
先后有夏、商、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朝代建都于此,又有“九朝古都”之称。
此“九”指多之意,实际上不止九之数,有十三个朝代。
而此时的洛阳,则为大宋西京。
(北宋四京是为东京开封府、西京洛阳府、南京归德府、北京大名府)乃是除了京都开封之外,规模最大的城市。
沈醉此刻便正牵马信步于洛阳城内。
他在东京开封独自游玩了两天之后,便动身赶来了这西京洛阳。
他来到这世界有近整一年了,河南境内也来过了两三回,却是都未有什么机会到这时期的古都洛阳游玩一番。
前一次上少林,离洛阳甚近,他本是想下了嵩山顺便到洛阳游玩上一回的。
但因萧氏父子急与要到苏州燕子坞寻慕容氏报仇,他也不好拦着
家父子俩正事不
陪着自己游洛阳,所以便也没能去成。
此番左右无事,却正好前来逛一逛。
洛阳与开封离的甚近,只有六个驿站近四百里的路程,他以马代步,只花了一
多的功夫便从开封赶到了洛阳。
此时不过是巳时刚过一会儿,却是还早。
他找了个路
打听了下洛阳城内有名的客栈,便先牵了马去投宿。
一切安顿妥当,洗了把脸喝了杯茶后,便出了客栈独自一
在这洛阳城内逛了起来。
他也没什么目的地,只是兴之所致,随意
逛,大街小巷地胡
穿
。
此时的洛阳却是已从隋唐时期的坊市分离制嬗变成了坊市合一制,坊中居民面街而居,沿街成市,处处都显得甚是热闹。
不过也有特别安静的街巷,到得这些地方时他便不会多逛。
或原路退出,或路过到另一边热闹处。
逛到了正午时分,感觉到腹中已有些饥饿,他便转回了主街之上,准备找个大酒楼去饱餐一顿。
转到主街上,信步往前而行。
抬眼瞧前之时,瞧见前面十几步远处有一灰衣僧
,瞧身形体魄与那颗在阳光下有些发亮的光
来看,应是一年青和尚。
此处洛阳离少林甚近,出现在这里的和尚多半会是少林寺的,因着少林之名他便多注意了两眼。
瞧那和尚脚下行步来看,却是练过武的,只是以他判断却是不高。
不过瞧其脚步稳健,应是下盘功夫比较扎实,乃是扎马步这一基本功练多的故。
这和尚在前面走路,却也不时左顾右盼。
瞧其眼光所望之处,却是与他一样目的,都是在找吃饭的地方。
但这和尚转
幅度却是不大,因此沈醉在其身后却也瞧不见他面貌,只能瞧见其小半边脸。
他心中想要瞧一瞧这和尚面貌,便转到了街面的另一边,斜跟着那和尚。
这样和尚再往这边转过脸来时,他便可借此斜度瞧一瞧这和尚是何模样。
刚转到这面街边不久,那和尚的一颗光
便往这一边转来。
沈醉定睛瞧去,面貌没瞧多大清楚,却是当先一眼便瞧见了这和尚有个鼻孔外翻的朝天鼻。
正要在转开来瞧其面貌时,和尚却又已转过了
去。
不过这和尚那鼻孔外翻的朝天鼻却给了他极
的印象与鲜明的特点,使得他想起原著中的一重要
物来。
心中一动,便跟在了这和尚身后。
走出了一二百步后,跟着其走进了一家小巷子拐脚处的小饭店。
他进去的时候,那和尚已端坐在座。
他选了一张斜朝着和尚的桌子坐下,斜眼仔细打量这和尚面貌。
只见这和尚约摸二十来岁,除了那张鼻子外,其它地方长的却还算端正。
唯一不美处,便是正中间的那张朝天鼻
坏了相貌。
他心中微叹之际,小二已过来上茶招呼。
沈醉瞧这家小饭店的门面估计没什么好东西,不等小二报菜名,便直接说拣店中最好的上。
最好的通常都是最贵的,小二一听连忙欣应一声,高兴去了。
这时那和尚转过脸来往这边瞧了一眼,沈醉看着小二离去后却也正转来往他处瞧。
两
互视一眼,和尚微微一笑,点
示了下好。
沈醉回笑了下,开
道:“请小师父过来一叙,可否?”和尚微怔了下,低道了声“阿弥陀佛!”起身走了过来,沈醉早已为他拉开了一条凳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