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完(1/5)

【同学聚会】2019-05-08同学聚会是社会上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小学同学聚会,中学同学聚会,大学同学聚会,林林总总,其实不乎是把分别已久的同学们聚到一起,摆上几桌酒席,畅谈一下毕业后的离愁别绪,抒发一些对当今社会大事小的无尽感慨,进而拓展自己的朋友圈,提升一些自己的社会脉,有助于自己的事业和发展,这原本是无可厚非的。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可是,当今的同学聚会有些变味了,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同学会同学,就是搞鞋,战友会战友,就是喝大酒。

”还别说,这种说法倒是挺贴切的。

六七十年代在农村,们把搞男关系称为“搞鞋”,文革期间,们抓住搞鞋的,就用报纸把纸壳糊上,在上面写上“大鞋”三个字挂在脖子上游街示众,而在时下们把这种事已经看得很淡了,已婚男参加同学聚会,发生点事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我听同学讲过她跟着老公参加同学聚会的景,我老婆也和我讲述了她参加同学聚会的过程,令我感同身受。

我是农村,小学和中学都是在农村的学校读的,虽然学校的条件不算太好,总算可以就近学,因为读中学后期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学制也从六三三制改成五二二制,所以没有学到多少东西。

不过六七十年代是地地道道的计划经济时代,因此毕业后的安置还是不错的,有的同学当时就被留校当了中学老师,那个年代就是这样,中学毕业教中学的比比皆是,也有好多同学被安排到本地或村小当了小学老师,还有的被安排到政府机关、供销社等部门。

我中学毕业以后,当时并没有直接安排工作,安排了工作的同学,学校用一张大红纸写上姓名贴在学校走廊的墙上,当我看到上面没有我的名字时,心一下子凉透了,心坏到了极点,回到家里把自己整天关在屋子里不敢出门,怕让笑话。

没想到的是一个多月以后,我突然接到了一张《顶编代课教师登记表》,我也被安排当了小学教师,看到这张登记表我喜出望外,高兴极了,因为从此我就可以吃上国库粮,成为公家了。

而我老婆小清那一届毕业生当年就没有我们那届毕业生那么幸运了。

我和我老婆小清是在同一所学校读的小学和中学,我比我老婆高两届,我老婆那届毕业生大多数同学毕业后都返乡务农了,我老婆家里当时想了好多办法托了好多,又是请客又是送礼,好不容易才把她安排到公社广播站当了播音员。

在那个年代,公社广播站的播音员可算是一份很不错的工作,风吹不着晒不着,拿着工资,虽然工资不高,很多也都好羡慕这项工作。

广播站没有专职编辑,稿件来源主要靠大家投稿,广播员收到稿件,送到公社主管领导审查通过后就可以播出。

工作的闲暇之余,我也喜欢写一些简讯、报道之类的东西,偶尔也写点诗歌,原本是写着玩练笔的,后来就试着送到广播站看看能不能用上,当我的第一篇稿件被审查通过采用时,我的心很激动,鞭策着我去撰写更多的文章,每次写完我都会亲自送到广播站亲手给播音员,时间久了,熟悉了,而且彼此之间产生了好感,于是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书借着送稿件的机会送给了她,没想到她几天后写了几个字给我,虽然只是寥寥几个字,看过却让我很兴奋,因为她同意和我处对象了,打那以后即使没事我也经常往广播站跑。

这一天我来到广播站一本正经的对小清说:“我们俩的事你对家里说了吗?”“还没说呢。

”她回答道。

“你估计他们会不会同意。

”我又问。

“谁知道呢,过几天我和他们说说看。

”她接着说。

没过几天小清兴奋的告诉我她的家同意我俩处对象。

之后,我俩又相处了挺长一段时间,确实感到投意合,在我二十五岁那年我们结婚了,她终于成为了我的老婆。

结婚的那天我在自家的院子里摆了宴席,因为在那个年代村子里还没有招待所饭店之类的场所,大事都在院子里搭起锅灶招待客,邻里邻居亲朋好友来了好多,光是我俩的同学就放了五桌,这些同学有在县里工作的,有在本村或乡下工作的,也有一些是农民。

中午宴席散了之后,我把来参加我们婚礼的同学留下来,没让他们走,晚上又以同学聚会的名义安排了五桌,吃喝一阵之后,我和老婆小清一个拿着酒杯,一个拿着酒瓶,挨个桌给同学们敬酒,当走到老同学郭连荣同学身边,还没等我说话,她站起来笑盈盈说道:“老同学恭喜你们新婚快乐!”她把“老同学”三个字咬的很重,说完接过我递过去的酒一饮而尽,当她把空杯送回我手中时,脸上流露出一种耐寻味的表,我的心没来由的紧了一下。

我接过酒杯,继续给同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