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六六章 虚报(2/3)

的本事,司马真不在刘瑾之下。

刘瑾看了嘴就像抹了蜜一般的司马真一眼,就算脸上带着笑容,其中却蕴含几分狠辣味道,他对司马真这样博得皇帝宠信的佞臣起了杀机。

以刘瑾的格,绝对不容许旁跟自己争宠,皇帝的宠信就像是一块瑰宝,谁跟他争夺分享,他就让谁万劫不复。

朱厚照突然想起一件事,皱眉道:“刘公公,为何这件事是由你来呈奏,而不是沈尚书或者谢阁老?”

“这么大的事,没走通政使司和五军都督府渠道,而是直接送到司礼监……就没旁过问吗?”

边军立下大功,朱厚照首先想到的是兵部,继而想到他信任的老师沈溪。

这件事不是由兵部送呈,而是由刘瑾上奏,非常不合规矩,朱厚照不由产生怀疑。

刘瑾早就想好对答之言,道:“回陛下,战报是由宣大总督孙秀成呈递京城,快马送到宫门,由吏部尚书刘宇带宫中,想当面呈陛下,老适逢其会,于是主动请缨转达。孙秀成和李频二,乃刘尚书举荐,之前老对陛下多有提及……”

“是吗?”

朱厚照心中多少还是有些疑问。

刘瑾笑道:“自然没错,这二说起来都是陛下亲手提拔,这次战功也应该有陛下一份才对……陛下慧眼识才,刚提拔出几个,就能立下如此大功,殊为不易啊!”

朱厚照得意洋洋,自大地道:“那可不,朕乃当世伯乐,这天下间英才,自然难逃朕之法眼……对于这次战事有功之臣,朕要亲自颁赏,另外,朕要明令天下,让所有都知道朕乃盛世明君!”

……

……

朱厚照之所以一直住在宫外,是因为他恨张太后威胁要废黜他帝位的话语。

作为皇帝,朱厚照觉得自己得相当不错,而张太后却总是数落他,这让他无法接受。

现在有了宣府“大捷”,朱厚照便想好好为自己表一下功,让世知道,他登基后,有责任也有能力保护国民,开创太平盛世。

而这恰恰跟刘瑾的心思一样。

刘瑾琢磨:“我当政以来,把朝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行事兢兢业业,朝廷上下和睦,百姓安居乐业……我收点儿贿赂就被指责,凭什么?那是我应得的,现在那些对我行贿之已证明都有能力和才,我要好好把这事儿宣扬一下,让世知道我刘瑾可以带领大明走向繁荣昌盛!”

朱厚照下旨后,刘瑾带着兴奋的心而去,准备把这次功劳全部归到自己身上,也就顾不上验证宣府此番大捷是否存在虚报战功的况。

与此同时,京城内开始传播边关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的消息。

兵部居然是从市井间得到消息,知道宣府大明军队对鞑靼作战获得胜利,而作为兵部尚书的沈溪,虽然已经打道回府,闻讯后也只能放弃与家吃晚饭,毅然返回兵部衙门处置。

刚刚养完伤回到兵部侍郎任上的熊绣拿着战报,一掌拍到桌案上:“杀敌一千?他怎么不说杀敌一万?这不明摆着虚报战功吗?”

一众兵部官员都漠不作声,显然熊绣的指责有些太过直接。

熊绣在兵部任职多年,对于虚报战功和杀良冒功的那点事心知肚明,但因为兵部与军队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很多时候只能心照不宣。

大明官制存在诸多问题,官员的腐化不是朝夕形成。

沈溪道:“是否虚报,在没有看到正式的公文前,有待验证。现在司礼监横一脚,且已捅到陛下面前,这件事本官不想多理会。”

“既然是宣大地区取得的对鞑靼作战的胜利,那事就由宣大总督处置,改兵部收到总督衙门确切的战报,我们照着上奏便可。”

恰在此时,外面有兵部属吏进来通禀:“沈尚书,谢少傅和焦阁老在外求见。”

沈溪站起身来,道:“两位内阁大学士前来,不用多说,便知是为宣府大捷。熊侍郎跟本官出去相见,至于旁,暂且留在公事房这边,等见过两位大学士后,本官再回来待事。”

沈溪让熊绣跟自己前去迎客,是因为兵部中熊绣资历最厚,话语权也相对较高,再加上熊绣曾被刘瑾当众廷杖,一定不会站在阉党的立场考虑问题。

关于刘瑾面见朱厚照,顺带上呈功劳邀功之事,沈溪乐观其成……他对所有事安排有度,故意拿这件事算计刘瑾。

虽然刘瑾为自己表功,但朝廷上下其实都知道此战功劳应归沈溪,至于虚报战功的事,却跟沈溪没什么关系,因为从写战报,再到上奏,都没经沈溪之手,沈溪心里非常清楚战果虚实,却有意隐瞒下来。

看似把机会让给刘瑾,其实是挖个坑让其往里面跳。

……

……

“荒唐!胡闹!”谢迁见到沈溪和熊绣后便吹胡子瞪眼,骂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