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往事如风(3/3)

降仙爷般地有了音信。他死了,准确地说是牺牲了。他先被抓到当差,后又随军起义当了解放军,并上了营长,在抗美援朝中壮烈牺牲。他当然成了烈士,茂生娘也当然成了军烈属。

鉴于茂生爹的功绩,上面重新为茂生家划分了成份,列到下中农类,并给了个去南京的招工指标。茂生娘在喜一阵哭一阵,哭一阵喜一阵,心渐渐平静下来后,开始细细盘算着这个招工指标是给茂生好呐,还是给茂响好。

在茂生的记忆里,茂生娘永远偏向着茂响。也许茂生娘觉得茂响刚出生时就遭遇了遗弃,全是自己的过错,就格外地疼他。在她与茂生吃苦受累,甚至快要绝望的时候,仍不让茂响下地活,以至养成了他好吃懒做争强逞能的脾,就此铸成了茂响坎坷的一生。这是后话。

当时,即使茂响不争,那招工指标也是非他莫属的。问题是茂响争了,而且争得不可开胶。茂生也是铁了心地想到大城市里去逛逛。而且,他是长子,理由充分。直到现在,茂生仍感不平,自己对这个家出尽了牛马力,但始终没有得到娘的认可。

鉴于茂生的决心和家族村的舆论压力,迫使茂生娘理直气壮地找到公社,又跑到了县里,终于多争得了一个招工指标。于是,在村妒嫉的目光中,茂生一家举家搬迁到南京,进了工厂,成了一户正正经经的工阶级家庭。过了几年,一位高中文化的城市姑娘走进茂生家,与茂生成了亲。她就是木琴。

按一般的推测,茂生家至此应该平平安安地过子了,事实又恰恰相反。木琴的到来,才真正在茂生家掀起了大的波澜,并一直波及到杏花村,致使杏林震,以至杏花村那颗脆弱的心脏也随之怦然迸碎了。这一切巨变,皆由木琴与茂响一家的缘结引起的。

初时,南京的家还算平安无事。

茂响生就的好动格,什么都想,什么也不成。一年多的时间就调换了三个工种,且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况一次比一次糟。到了最后,没愿意要他,只得赋闲在家。应该说,茂响应该是南京城较早的一批待业青年。茂生娘一直没有事可做,只是在家吃闲饭。这样,一家四的所有费用全由茂生和木琴俩每月二、三十块钱的工资来支付。一年之后,京儿又来到这个家里争饭吃,子便愈显窘迫。

如是这样,子也能凑合着过。要命的是,茂生娘对茂响的偏已到了无法容忍地程度。好衣要济他穿,他和娘吃饭要开小灶,而每累死累活的茂生两子及尚在襁褓中的京儿只能自己动手吃大锅饭。而且,茂响也已到了娶妻成家的关键年龄,成了茂生娘时刻牵肠挂肚的心病。推而广之,就列了全家的重要议事程。

茂生娘迫茂生两子四处网罗目标,几乎一星期便叫茂响相一次对象,却没有一次成功的。没有谁能看上茂响这样的懒散之。茂生娘终埋怨茂生两子不尽力,就想以撒泼的手段催促茂生和木琴加快介绍对象的进程。于是,每搜肠刮肚地想出些新鲜点子来闹腾。慢慢地,闹的范围渐渐扩大到四周的邻居,程度也逐步升级。她四处谩骂茂生、木琴的不孝,对兄弟的不关心。甚至几次闹到茂生的单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数落茂生、木琴对自己和茂响惨无道地虐待,以至工厂几次给茂生行政记过处分。

这时的茂响也积极与娘配合,或以绝食,或以砸锅摔碗相威胁。最后,他竟把一肚子的怨气出在刚刚几岁的京儿身上。或是让他在泥里水里摸爬滚打,或是在圆滚的小上掐一把,让他不歇劲儿地长哭,弄得家里哭声不断,四周邻居怨声载道。

到了这个份儿上,子便无法过下去。茂生哭着对木琴道,这子没法过哩,咱俩离婚吧。你再找个好主儿,我和京儿回老家讨月去。

木琴捶打着茂生的肩膀道,我看中的是你,不是你家。你走,我也跟你到山旮旯里去。

就这样,在一九七零年的春天,茂生带着木琴、京儿和钟儿一家四被迫离开了南京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里――杏花村。

钟儿当时只是几个月大的胎儿,被搁置在木琴的肚子里,没有看到举家归迁时其场景的凄切。其时,正是杏花村杏花盛开香气袭的季节。

我的叙述,始于杏林,又将止于这片杏林。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