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嫁闺女,没赔本(1/2)

顾言璋为了两个儿子娶媳的事儿,把家里囤着的那些菜籽油,以及100多斤的糯米,全部都给卖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剩余的一两百斤油,还有将近200斤的糯米,就是给他媳儿留着的。

按照这一带的规矩,顾言璋请了袁媒婆,又找了自家的族长,一行亲自去了姜家和马家,给他们下聘礼。

顾言璋的诚意十足。

五两银子的彩礼钱,还有两只大雁,以及五斤猪,把姜家和马家的那些街坊邻居们,馋的水直流。

姜家闺他祖父和老爹,对于这些还有彩礼钱,还是挺满意的。但对于顾家的门户嘛,他们就不怎么待见了。

总觉得自家跟顾家做亲家,还是拉低了自己的档次。

不过,只要一想到,家里的丫片子多。这一次的买卖,不但没有亏钱,反而还让他们挣了不少的钱,他们就在心里觉得,还是挺值的。

于是,在姜家闺那羞怯的眼神之下,点答应了。

姜家大闺今年18岁。

底下还有几个亲妹妹和堂妹妹。

她们之所以留到这个岁数还没有嫁,那是因为她们家里的长辈们,还是特别挑的。

给的彩礼钱少了,他们坚决不答应。

就算男方舍得花钱,只要男方的门户太差了,名声太差了,他们也不会点答应。

毕竟,他们也是读过书的。自认为自己是书香门第。绝对不能跟那种满身污秽的做亲家。要不然,旁一打听起他们姜家来,都会觉得他们虚有其表,有些甚至很有可能会骂他们,浑身上下都在买的。

他们面子,胜过银子。

所以,在一番挑挑拣拣之后,他家的闺们磨到了十七八岁之后,才会找个面子里子看上去不错的嫁了。

姜家早在袁媒婆来的时候,其实就认识顾言璋。

他们一直都知道,顾言璋跟县衙里的黄捕,有八竿子打得着的关系。

要不然,他在桐镇做生意,根本就做不下去。

他要是没关系,光是镇上的地痞流氓们收的保护费,他都不上的。

他们早就弄清楚了,顾言璋在镇上在县城里做生意的这几年里,他没有过一文钱的保护费。也没有找他收过一文钱的摊位费,卫生费,庙里的香油钱……

在桐镇里做生意的,要是没点关系,他们一年到下来,前前后后就得10多种费,还要到处打点。要不然,就会有一大群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的乞丐,天天堵在店门

姜家的当家叫姜玉泉。

今年已经是发花白的古稀之了。70岁的年纪,他自认为自己没多少年可活。

自打他几个儿子前几年,考秀才屡试不进,掏光了家里的最后那一点老本之后,他在家天天急,天天忧。

儿子不成才,儿子不争气,他就只好把目光投向了,家里待嫁的闺们。

这县城、桐镇里,有点关系有点钱,跟自家闺们年纪差不多的家,他都研究透了。

可是,他硬是没找到个合适的家出来。

后来还是袁媒婆上门,提醒他这桐镇下的一些富裕大村里,还是有那么些能扎实的好家的。

像那个陈家村,大几百年里,不就出来了几个进士官爷,举老爷,以及秀才公么?!

姜玉泉一开始看好陈家村的读书,可一打听到,那些读书要么已经成亲,要么早早的定了亲,他心里就后悔不迭。总觉得自己下手太晚。当初闺十二三岁之际,他就应该把目光顶在陈家村这样的大村大族里的。

生没有后悔药吃。

在袁媒婆一而再,再而三的撮合之下,他觉得自己只得将就了。

选择让大闺嫁顾言璋的长子,他其实也是有不少的意的。

长子嫡媳,自古以来,都是得当任大宗大的。

顾家现在有钱有家底了,大闺嫁过去后,只要生了儿子,站稳脚跟后,她就能支持他的几个儿子,继续进府城赶考。

只要他姜家有考取秀才功名,他们家就真的不用担心,自己沦为农夫之流了。

想到这些,老成的姜玉泉,只要一有时间了,他就会把大孙叫到跟前来,反反复复的教育她,让她嫁之后,一定要顾及娘家。一再强调,娘家是她的依靠,娘家是她的底气。嫁到那边后,该摆的架子还是要摆的,毕竟,是她低嫁了,不是她高攀了。

还说她以后只要给顾家生了儿子,那她就是顾家的大功臣。顾家就绝不可能休了她。

到时候,她可以多多回娘家,看望他这个祖父,还有她老爹,以及她还在读书的兄弟们。

她的兄弟们有出息了,她就再也不用担心被欺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