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不对等战争(2/3)

还好那些方士们经验丰富,在他们的努力之下,火药的保存方面得到了妥善解决,完全不用担心来年的使用。而左小右也能趁着这段时间好好加强益州的军政大权。

对那些识时务的世家和官员,左小右还是选择了留用,而那些忠于礼堂的,左小右只能下令将男的送去劳改,的送去教坊司,学学音乐、舞蹈啥的,以后伺候伺候有钱男,至少不用过太苦的子。

反感左小右的命令,因为比起那些动不动就诛九族的命令,左小右至少是没有杀掉一个,很多甚至说左小右太过仁慈,后一定是个仁德的君主。

左小右就呵呵了。古和现代的观点的确是不一样,古代根本就不重视命。

短短几个月时间,左小右完全掌控了益州的军政大权,然后就开始推行各种政令,其中一条政令得到了整个益州底层百姓的激烈拥护。

但凡年满五岁稚童,皆可读官府主办的学校,免费接受五年义务教育。学有所成后,择优者可仕途或其他领域。

古代因为纸张稀少,以及教育资源都掌握在上层的手中,导致底层百姓读书认字的机会十分艰难,虽说大唐已经推行了科举制,但能读书的绝大部分依旧是那些有些家资的,底层老百姓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哪有机会读书。

而左小右这一制度,直接给了底层百姓一个直达上层的天梯,一时之间,左小右在益州百姓心中的形象瞬间变的无比高大,甚至比玉皇大帝还要高大,无数百姓甚至在家中为左小右立了长生牌位,希望左小右长命百岁,能保佑他们的后有机会读书识字,成为上等

不过左小右这条政令虽然得到了底层百姓的拥护,却遭到了巨大部分中上层官员和士族的抵制。没别的,如果底层的民都有机会读书识字,他们这些上层的既得利益者怎么办?想到以后自己的子孙没有了诗书传家的优势,反而会被泥腿子踩在脚下,他们就无法接受。

面对这种况,左小右展露出了他的铁腕手段,直接派兵灭族抄家,让这些高高在上的士老爷们变成劳改犯,杀给猴看。

在左小右的铁腕手段下,再也没敢站出来反对他,每个都战战兢兢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生怕被左小右抓到把柄,沦为阶下囚。

见这些这么听话,左小右也是松了气。原本他还以为一旦这些都是些硬骨,他可就忍不住要发动wg了,到时候让这些尝尝底层小卫兵的厉害,看你们骨还硬不硬?

事实证明,左小右高看他们了,他还没用力,这些就倒下了。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第二年刚刚开春,朝廷就派出了五十万大军,而且这次是兵分三路,一路北方20万大军由汉中剑阁,一路由东边20万水陆大军沿溯江而上,一路由10万大军自上庸绕道东北方,誓要攻益州防线,消灭反贼,收复益州。

面对朝廷的三路大军,左小右并不惊慌,而是兵分三路,自己训练的五万特种兵携带者大量的火药,兵分三路,分别对付朝廷的三路大军。

益州就这点好,易守难攻,以一当十不是问题,而且左小右训练的五万特种兵可比大唐正规军厉害多了,再加上益州当地的守军,要对付朝廷大军并不难。因为左小右那道民之子皆可免费学读书的政策,那些参军伍的底层蜀州守军对左小右可谓忠心耿耿,甚至是死心塌地的支持着他,这样一来,三军用命,朝廷三路大军抵达之后,虽然这次准备充分,装备良,但依旧遭到了益州军的迎痛击。

两军战,虽然彼此先要箭矢,但朝廷大军的普通弓箭却遇到了益州军的炸箭。那些绑着火药管的益州弓箭出去之后,哪怕不中,但火药管炸后依旧可以炸伤周围两米范围内的朝廷军,这样一来,当益州军的弓箭部队了十几之后,朝廷的先部队当场被炸了个损失惨重。更倒霉的是他们的弓箭兵几乎被炸的全军覆没,在战场上已经没有了任何作用。

而益州守军的使命只是严加防御,只要能挡住朝廷军的进攻,就算完成任务,并不需要他们扩大战果,所以益州守军完全没有和朝廷军近战搏,就依靠着炸箭的远攻,硬生生把十倍于他们的朝廷军打的止步不前,且短短三天时间,就损失了不下十万

面对这种况,朝廷军的士气越来越低迷,几乎没有再愿意往前冲,因为往前冲的下场基本就是被炸成烂,一百个里只能逃回来两三个,比九死一生还要恐怖。

朝廷大军的领军将领也不是没有用计,比如故意装作溃散,想引益州军追击,然后将他们一网打尽。只可惜左小右训练的特种兵可是最懂得军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左小右一开始下达的命令就是死守关隘,不得追击,于是这些朝廷将领满足的谋诡计没个鸟用,反而随着一次次的冲杀,损失越来越多。攻不下来,又无法率军撤退,这些将领们都要疯了。

两军就这样对峙了两个月时间,随着朝廷大军的损失越来越多,士气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