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八章 龙驭上宾(2/3)

道:“皇上的病自昨就开始恶化,一众御医束手无策.....,皇叔可有良策?”

奕?不假思索的道:“微臣恳请允准西医进宫.......。”

召奕?进宫,慈安心里就已经存了聘请西医宫的念,在御医束手无策的况下,她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西医,这些年随着天津开埠,随着朝廷与英法关系的大幅改善以及西洋各国陆续在京师建立公使馆,大量的西洋外官员、传教士、商贾进驻京师和天津,西医也随之在京津扎根。

京津除了洋开办的西医院外,还有元开办的西医院,京师的陆军医院、天津的海军医院,短短不过十余年,西医发展势迅猛,已然形成与中医分庭抗礼之势。

不过,对于请西医进宫慈安心里还是有些顾虑,西医又是麻醉又是动刀,还不允许旁观,等若是将身家命都到对方手里,略微沉吟,她才道:“皇叔认为哪家西医更为妥当?”

奕?斟酌着道:“回皇太后,若论妥当,自然是陆军医院。”

慈安有些担忧的道:“听闻陆军医院与元关系极为密切?”

陆军医院的军医都出自元创办的广州和上海两所医科学院,而且医院本身也是元创建,与元的关系何止是密切?在奕?看来,因为这个原因,陆军医院必然会竭尽所能的医治。

不过见的慈安不放心陆军医院,奕?也不强求,易知足来电着他未雨绸缪,提早定下储君选,显然对祺祥的康复不抱信心,他转而道:”英开办的施医院在京师略有薄名,德贞医生乃是英吉利丁堡大学毕业的医学博士,医术湛.......。”

德贞的名字,慈安也略有耳闻,她迟疑着道:“听闻德贞才三十出?”

听的这话,奕?不由的暗自苦笑,解释道:“大清西医起步较晚,西医基本都是年轻,三十多岁已经是医龄最长的一批西医。”

慈安现在也是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想法,而且英国医生明显比元的医生更让她放心,思忖了一番,她才道:“宣召德贞进宫罢。”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宣召德贞进宫为皇上诊治?”易知足很是有些意外,德贞他认识,对方来华之初就在上海逗留过不短的时间,还应他之邀在上海医科学院授过课,他不由的暗自为对方担心,更担心诊治失败有损西医的声誉。

在元的支持下,西医在沿海几个通商岸和京师发展的十分迅速,严重的威胁到了中医的地位,中医也因此将西医视为大敌,除了用传统的思维和观念去解释、宣传西医理论不适合大清之外,还严密的窥视侦查西医有没有在治疗上犯下致命的错误。

一旦抓住把柄,中医就像被医死的病家属一样,进行严厉反扑,尽管每年死于中医之手的名成百上千,但西医一旦医死了一个名,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祺祥身为大清皇帝,可谓是朝野瞩目,德贞进宫,一旦祺祥驾崩,中医必然会借此机会大肆宣扬,这对西医的声誉将造成严重的甚至是毁灭的打击。

李鸿章有些怪的看了他一眼,道:“宣召西洋医生宫,应该是太医院束手无策,也足以说明皇上病危急。”

赵烈文却是隐隐猜到对方的心思,斟酌着道:“德贞在京师周游于王公勋贵之间,际甚广,见识亦不凡,应该知道轻重......。”

“但愿吧.....。”易知足轻叹道,尽管担心,他却不愿意出面涉,元的横空出世已经改变了太多的命运,祺祥也是其中之一,或许因为西医的介,祺祥得以遇难成祥亦有可能。

京师,紫禁城,养心殿,寝宫。

三十多岁穿着白大褂的德贞缓步走出寝宫,见的奕?以及几候在门外,他摘下罩,严峻的道:“这是由高热引发的严重的脓疱疹,已经发展成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感染,而且感染的范围很大,大量的坏死组织和脓积存,使得感染难以控制,也导致大量毒素被吸收,病很严重.......。”

听的翻译,奕?原本凝重的又增添了几分沉,声音低沉的道:“要如何医治?”

“需要将感染部位切开,清除坏死组织,通畅引流,另外,还需要退热。”德贞斟酌着道:“如今陛下身体已极为虚弱,病也很严重,不排除引发败血症之类的并发症,我只能说,我会竭尽所能.....。”说着,他看了一眼奕?身后的几个太医院御医,“退热方面,还需要御医配合。”

一听对方也没有把握,奕?心更为沉重,沉吟了下,才道:“我去请示皇太后。”说着快步前往东暖阁。

慈安倒是十分果断,听的奕?奏报,她不假思索的道:“准!”

腊月初八,天空沉沉的,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洒洒而下不到一个时辰就将诺大的京师银装素裹,养心殿内气氛却是异常沉闷,来来往往的太监宫尽皆小心翼翼,连脚步声都尽量控制着。

寝宫内,面色灰白的祺祥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