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章 示范区(3/4)

蒸粘糕,为的是祈求来年吉庆,也是得益于元大规模的招工和以工代赈,否则绝大部分家连果腹都成问题,更别说过小年蒸粘糕了。

县城里,除了银行门排着的长队之外,一些县城士绅设置的免费发放黄米和红枣赈济棚前也排着长队,前来领取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或是家中没有壮劳力外出做工的。

作为肥城的大户,宋家赈放的黄米和红枣的规模是最大的,身为县咨议局议长的宋鹤年更是亲自到赈棚里施赈,这不仅是行善积德,也能博取善名,积攒声望,自然是要亲力亲为了。

望着井然有序的两列长队,陪同放赈的王管家不无感慨的道:“得亏是元大规模招工,否则今年绝大多数怕是没法过小年了。”

宋鹤年将一个包好的黄米和红枣递给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手里,温言宽慰了两句,这才退下来道:“还过小年?能喝上粥就不错了。”

王管家提起热壶殷勤的为他斟了杯热茶,嘴里说道:“前些子,北方各省指责攻讦元的阵势着实不小,万幸的是朝廷最终还是力挺元......。”

“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宋鹤年不屑的道:“若是在报纸上指责攻讦就能扳倒元,那元早就关门倒闭了,都是一群鼠目寸光,给几分颜色就敢开染坊的货色。”

边说他边用茶碗盖轻轻的拨着,“元是什么,元是咱大清的天!朝廷不敢不力挺元!”

王管家被这话吓了一跳,放在以前这话传出去就是泼天大祸,他连忙转移了话,“整整一冬都没下场像样的雨雪,开年春旱怕是会异常严重......。”

呷了茶,宋鹤年才道:“如此反常,怕是不只是春旱......。”

话未说完,一个小厮一溜小跑着来到跟前,递上一份电报,道:“少爷——,上海来的电报。”

接过电报扫了两眼,宋鹤年随即吩咐道:“回府!”

回到府里,宋鹤年径直赶到正房,见的老爷子宋有坤,他行礼之后便递上电报道:“父亲,上海农机厂欲在北方建一个示范区以推广农业机械,指明要挂千倾牌的,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看过电报,宋有坤慢条斯理的道:“发来电报的这个子筠是谁?”

“是儿子济南大学的同窗好友,如今在上海农业机械厂负责文案。”宋鹤年道:“当年一众同窗中,挂千倾牌的有四个,咱们必须尽快回复,这消息一散播开,怕是会争的血流.......。”

略微沉吟,宋有坤才斟酌着道:“咱们宋家一旦成为这什么示范区,怕是就烙上了元的烙印。”

松鹤年笑道:“现在有多少豪门望族的想攀上元都苦于找不到机会.......。”

“你知道什么?”宋有坤沉声道:“大欺主,祸不旋踵。”

“现如今已是宪政时代,没主子也没才。”松鹤年哂笑道:“再说了元从创办到现在多少年了?元要造反也用不着等到现在,朝廷也根本不可能灭元。”

顿了顿,他放缓了语气道:“如今的世道早已变了,皇上已是虚君,掌控朝廷的,明面上是内阁,是各省推选出来的议员代表,但实际上却是元.......。”

宋有坤摆了摆手,“不用多说,为父老了,越来越看不透这世道,这事你做主便是。”

宋鹤年却是清楚这事阻扰的不少,必须争取老爷子全力支持,略微沉吟,他才道:“这是为推广农业机械所建的示范区,不仅能借此机会密切与元的关系,更有着咱们难以想象的巨大好处,其他的不说,哪怕是能多打十几水井,咱们也收益不小,今年气候如此反常,不定明年也会持续旱一整年......。”

对于明年的气候,宋有坤同样也十分担忧,对于挂千倾牌的宋家而言,旱上一年的损失可不是小数,轻叹了一声,他才道:“放心,为父会尽力支持你。”

上海,火车站。

相比于去年,今年滞留在火车站的群明显少得多,原因很简单,因为要运送移民南下,调运粮食北上,但凡是北上的列车基本都停开,其他方向的列车也大量减少,即便很多想回家过年也买不到车票。

三辆小汽车缓缓的驶出车站,坐在车里的奕?透过车窗望着车站广场上稀稀拉拉的群,颇为感慨的道:“此番北方各省旱灾影响着实不小......。”

座在前排,前来迎接的严世宽闻言轻声道:“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何况是北方数省大旱,整个大清都被牵动起来了。”

奕?笑了笑,道:“不能回家过年,滞留在上海宝山的工不会怨声载道罢?”

“不会。”严世宽道:“很多工厂今年的年假只放五天,再说了调运粮食北上赈济,工们也能理解。”顿了顿,他又补充道:“工的组织和纪律还是很强的,不少工厂都办有扫盲班。”

奕?微微点了点,不再吭声,工的组织和纪律强,对于朝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