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一切终将会落幕(八)(2/3)
不是没脑子的傻子,只要我们把握住了民心,他们成不了事的。”
张伯仁见他终于正面回答了,接着道:“可是他们现在捣出的
子,就已经够大了,平时也就由得他们去了,可现在不行啊!前方战事吃紧,一路连败,乃是不争的事实,老夫虽然不懂行军打仗的事,但也知道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打仗的事,老夫怪不到他们,可咱们总得先做好自己的事吧,我们总不能,总不能在这种时候还给前方将士们添麻烦吧,更何况,我们需要江州这个大粮仓啊!”
老
说到激动处,浑身都在抖,就差面前有一张桌子让他拍两掌了。
这一下也是说到了关键上,三地联合作
,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倒不是需要前线的将士们分心关注后方,事实上,前方将士也不可能在大敌当前的时候还关心这些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各司其职的事,本来就该由他们这些文官来安稳后方,让武将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在前方跟敌
拼命,所以有些事,本就不是该前方将士们来考虑的。
总不能你后方出了点什么问题,我前线就不打了吧,所以彼此信任对方能够处理好对方职责内的事
,也是决定一场战争是否能够胜利的关键所在,行军打仗亦是如此,我相信你能跟得上,就会直接冲,机会,本也是转瞬即逝的。
而三州动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粮
问题,前方几十万大军是要吃饭的,仅仅靠着先前囤积在凉州的那一部分粮食,是撑不了太久的。
虽说更大的可能是敌
先撑不住倒下,但在不清楚敌方虚实的
况下,谁敢赌?谁又能拿国运去赌?
顾苍只能道:“如果连这么几天都撑不过去,那咱们也不配赢。”
张伯仁闻言,忍不住轻轻地叹了
气。
失望谈不上,因为他知道,对方也只是个未经世事的年轻
罢了,而年轻
的优势,就是有足够的时间来犯错,然后再改正,他张伯仁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没少惹麻烦。
他只是感叹这位太子爷还是太年轻了,目光看得不够长远,或者说他因为往
的成绩,再加上皇帝陛下的恩宠,一路走得太过顺风顺水了,也被其他
给捧得太高了,心态已经失衡,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
,就一定要做成,哪怕是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办到,遇到的阻力,他只会想要碾过去,而不是找办法绕过去。
可这样是不对的,因为他根本就不懂得取舍,平时也就算了,可在这种时候把世家豪阀都给得罪死了,可不是什么好事。
事实上,历朝历代,有心进行改革之
都不少,他们都想过要动世家豪阀的利益,将之还于国家与百姓,可最后成功的却没有几个,但失败被下大狱,乃至于全家被罚没,流放,或者是被当时的掌权者推出来用来平息世家们愤怒而被处死的,则不知道有多少。
有改革的心是好的,但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一个处理不好,是可能会动摇国本的大事。
太子其实还是
之过急了,这时候就需要自己来帮其拨
反正,他需要自己这样的,有足够地位与能力,能够劝诫他的长者来帮他调整,这对他
后顺利地继承大统,也极有好处。
毕竟一个任
的皇帝陛下能对国家造成的损害,可比一个任
的,不服输的太子爷所能造成的损害要大上太多了。
“太子,不能这样了,世家豪阀,乃是国之根本所在,无论您是否愿意承认,可别的不说,您看看朝中多少官员是出身世家,而多少。。。。。。”
顾苍突然把手从袖子里伸了出来,一挥手,匆匆地打断了对方道:“张大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您可是寒窗苦读十几年,才终于登科
仕的吧,像您这样的一品大员,哪个又是世家出身的呢?世家豪阀把握大权这么多年了,总得留条出路给平民们走吧?而我,不过就是想把这条路弄得更宽一些罢了。”
张伯仁面色一僵,停步在侧,一时语噻,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曾经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怀抱一腔热血和不服输的毅力才终于走到今天的少年,未曾想,竟然也变成了自己当年最讨厌的
了。
或者说,自他发迹以来,他出身的张家,现在也已经成了豪阀的一份子。
这其实正是世家豪阀的子弟们永远不担心会被朝廷清算的真正原因。
因为能够动摇他们根本的,就只有他们自己。
那些想要向他们动手的
,成长起来之后,便会自动地融
这个集体,无论他们愿不愿意,而那些初生牛犊不怕虎,怀揣着理想与梦,才刚进
官场这个大染缸的年轻
,又根本没那个能耐与资本动他们,除非是真正的孤家寡
,一国独臣,是以玉石俱焚的心态做事,死都要啃下他们几块
的疯子,才能真正地让他们感到害怕。
张伯仁沉默了几息之后,终于开
道:“太子身居高位,却依然能为百姓着想,这是好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有几分道理在里面的,但万事过犹不及,有些事,需要徐徐图之,绝不能
之过急,下官以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