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四章 航班上的穿越(2/2)
和之前的任何一次穿越都不一样,感受到现实世界的某种岌岌可危,一种莫可名状、却真实存在的使命感就浮现在他的心
;虽然明知道在自己不曾穿越的时候,那平行世界的时间流逝好像就是完全停止了一般,龙云还是有点紧张的舔了舔嘴唇,他觉得在经历过莫名的“历史扭曲”之后,自己的穿越已然在不知不觉之间,带上了另外一种严肃而重大的意味。
想到这里,在确认周围
况一切正常之后,龙云就在调整放平的柔软座位里躺下来,阖上双眼、放松意识,逐渐陷
到沉沉的睡梦之中。
……
上午,莫斯科。
从穿越之后的第一天开始,龙云的曰程就格外忙碌。
一大清早起床之后,开上拉达轿车直奔“三角旗”设计局所在地,在用于试验弹组装、检测等工作的一间大型实验室里,面对台架上被拆卸的七零八落的r-27r、r-27p等一
导弹实物,龙云拿着手上的一叠
稿,正在唾沫横飞的滔滔不绝。
此时此刻,就在身着将军常服的他身旁,一身工装的技术少将安德烈*乌沙科夫带领好几位资
工程师,以及来自“vtomtk”设计局的科研
员,正如同聆听布道一般的认真学习、领会,他们的色专注非常,好像是生怕漏掉了这位
饱满少将所说的任何一点内容。
说起这位站在他们眼前的年轻少将,红空军的
号王牌,居然还有电子、微波方面的
厚功底;这种全能型天才的可怕气场让在场的技术专家们也
受感染,或者说他们在听明白了龙云最初五分钟的讲解之后,就认定了他的确是个空空导弹、反辐
导引等技术领域的行家里手,对他连说带比划的讲解自然也就格外上心。
技术这么强悍的一个家伙,维克托*雷泽诺夫,他应该是哪个设计局的大牛才对,怎么却跑到前线去当飞行员了?
不过要说他的空战战绩,在场者恐怕也没有
能答得上来,这位全能型天才到底是放到哪个岗位上才更合适,他们这时候大概只会觉得红色帝国里像这样的天才还是太少,如果不是因为缓不济急,是不是可以考虑把这位雷泽诺夫同志克隆一下?
“……导引
的弹道计算问题,正如我刚才所说,可以借鉴r-27r的9b-11o1k自导
,至少逻辑电路部分是差不多的。”
手上一刻不停的在透明胶片上写写画画,龙云把写满数据的胶片放在幻灯机上,“我们不需要考虑所有的复杂
形,就针对北约战机在超视距接触时的几种典型机动样式,存储对应的航路特征数据;在计算导引分量时,根据自导
接收天线馈送过来的信号强度,利用很简单的逻辑电路判明敌机的航路样式,然后得出控制信号、解算后送到舵机电路……”
自从走进这间实验室以来,龙云已经滔滔不绝的讲了快一个小时,他先是言辞洗练的一句道
天机、告诉“vtomtk”设计局的专家们,要如何改进9b-1o32型反辐
自导
的接收天线和信号放大电路,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延时扫描”方式提高接收机信噪比;与此同时,他还非常确定的告诉了他们多种西方第三代战斗机所使用的雷达频段、扫描波形及脉冲重复率等原本应该是绝密的信息,为“vtomtk”改进滤波器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接下来,在一众围观者的目瞪
呆、将信将疑之中,他继续自己的第二个议题,向在场者详细说明一种全新的目标航迹估测算法,还有怎样结合苏联的电子电路现实水平,把这种算法应用到仅使用模拟式处理机的9b-1o32上去。
总而言之,按照他之前在现实世界里四处查找资料、殚
竭虑为“三角旗”制定的导弹改进方案,一方面通过改进自导
接收模块、尽可能提高对目标的测角
度,另一方面优化导弹的弹道计算,以便部分抵消目标实施机动——不管这种机动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对导弹归向的不利影响。
经过这样的改进,让r-27p成为更加称手的一柄利剑,他才可以顺利实施自己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