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李书记的雄心与魄力(2/2)
“嗯,王民的岳父是老主任周振雄这一点我是知道的。之所以没有提前打招呼,只是怕消息走漏了他们会销毁证据,不过现在证据都在柳震泓手里了,我也的确该抽个时间去看望一下周老。这样吧,离春节也不远了,定个时间,喊上老
部局的负责
,你跟我一起辛苦跑一趟,前辈们为了鹿城也都是呕心沥血了大半辈子,倒是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被冷落了。”李云道笑着说道。
听到这些话,向兴邦心里顿时松了
气,他刚刚还真担心小书记意气用事,到时候把一众把老
部全得罪了,有些话传到省里怕是对往后的仕途会产生一些影响,但如今看来,自己还是多虑了,小书记面面俱到的修养显然已经不是一个三十开外的年轻
就可以做到的,这让向兴邦觉得,李云道背后一定有一个甚至一群在为他出谋划策的智囊团队。
谈完周振雄的事
,李云道将话题引向经济领域:“我最近抽时间下去调研了一些地方,时间太短,还没能走完,我说说我看到的一些现象和思考,你听听看,毕竟你在鹿城待的时间比我长得多,有些事
,我们可以探讨探讨。”
向兴邦愣了一下,他是分管组织
事以及统战的副书记,经济上的事
他向来是不过问的,尤其在梁实康时代,刘常德是市长,他更不可能在市府负责的事
上指手划脚,但在鹿城这些年,哪怕没有理
的认识,感
的看法他自己还是总结出来一些的。
向兴邦在李云道的办公室里一直待到天黑,从2号楼走来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大院里的路灯已经亮了起来,风有点大,却并不是很冷,夜风中落了叶子的白桦树树影婆娑。向兴邦的思维还停留在刚刚跟李云道探讨的问题上——旧的鹿城模式不行了,我们要开创全新的鹿城模式。
这是以往任何一届班子都没有提出来过的,也许的的确确是因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
刻的变化,原先那种任由民营经济下海冲闯、摸着石
过河的粗放式的模式真的需要由政府来做一些方向
的引导了。
“要用战略的眼光和思维来看待眼下的鹿城,我们要做的规划不是三年五年的任期内的事
,而是二十、三十年,甚至是五十年和百年的长期规划。”
李云道的话直到向兴邦走进自己的办公室,还回
在他的耳畔,为鹿城百姓规划百年这种想法此前他连想都没有想过,但那个年仅三十出
的年轻书记却提出来了,而且也的的确确在思考着这些的命题。作为一个老党员,尤其是在体制里
了这么多年,很多
都已经是“老油条”了,这样的话如果被别
听了去,定会觉得小书记是“异想天开”“痴
说梦”,但向兴邦却隐隐有些兴奋,他已经很久没有碰到这种当真实践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同僚了,多数的时候,他在冷眼旁观类似梁实康和刘常德这样的窝里斗。小书记的一番话是极具鼓动
的,如果他这会儿还是四十岁出
的年纪,今天这番话下来,免不了是想要跟着小书记一起
出一番事业,不谈惊天动地,但起码能在史书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惜他已经五十出
了,他能预感得到,自己的下一站应该是到浙北下面某个地级市任二把手,也就是市长,但他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自己当了市长,自己会不会有像小书记这种为百姓谋百年福利的雄心与魄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