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四 故人(中)(1/2)
伸出手搭上茶壶,将其从元首的手掌下移开,参谋长似乎完全感觉不到那种温度。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徐峻手肘支在桌面上,纤秀的手指撑着脸颊,默默看着自己的心腹手下,往洁白的瓷杯里倾注绿茶。
“您还记得
黎发生的那场闹剧吗?我的元首。”魏尔勒给徐峻与自己各倒了一杯茶水,随后把茶壶放在了手边。
桌子是红棕色的硬木,没有使用桌布或者玻璃桌面,只是在每个座位前面放置了一块刺绣餐垫,花式是中国传统的四季花卉。
元首没有回答魏尔勒的问题,他端起瓷杯轻嗅着清幽茶香。
“那次事件之后,遵照您的命令,德福楼获得了一大笔经济补偿,足够周先生买下两家这样的餐厅了。”魏尔勒用食指在空中划了一个圈。
这确实是徐峻下达的命令,他当时真心希望能够帮上那位老乡一点忙。不过当时欧洲战役还未结束,法兰西政府还未投降,英吉利还在顽抗,帝国元首不可能把注意力
费在这种小事
上。
与中国餐馆老板的异乡邂逅,对于一位国家领袖来讲,只是
生中一个小小的
曲,也仅仅如此而已。
帝国元首出生在
伐利亚,他的皮肤、眼睛、
发、血
、身上每一个细胞、每一条基因序列都在宣示着,他是一名纯粹的
耳曼
。没有
知道在这个堪称完美的驱壳里,藏着一个来自于另一个时空的年轻灵魂。
从德国
的角度来看,徐峻对周老板的补偿已经相当优厚了,应该说元首不愧是上帝派遣的使徒,对一个异国
竟然也如此仁慈宽厚。
徐峻的那次遇刺事件,其实只是无意中卷
了这位老板和
本
的商业纠纷,这一点旁
或许不清楚,但魏尔勒作为当事
,对这件事
的内幕心知肚明。因为一些魏尔勒所不知道的缘由,中国老板得到了帝国元首的好感,但作为参谋长个
来讲,他对这个中国
毫无其他的感觉。
“我本来以为事
就这样结束了,不过就在上个月,我突然收到了一封周先生写给我的信,是由德国驻
黎陆军司令部转寄的。”魏尔勒端起茶杯,低
喝了一
茶水。
“哦?”徐峻歪过
看着参谋长,直起腰换了个坐姿。
“这是我的问题,我给了他在柏林的联系地址。”魏尔勒解释到。
“只是一些简单的问候和感谢,他的法语还不错,但德语水平很有限。信里面说,他在
黎的饭馆生意得到了驻军司令部的照顾,不少官兵和游客都慕名到他那里用餐。不用这样看着我,您在
黎也只去过这一家民间餐厅,其他时间都在酒店餐厅和自己的房间里用餐。”
“看来我要向周收一笔广告费了。”徐峻微笑起来。
名
效应在任何时代都能起作用,特别在如今的欧洲,理论上只要是德国元首踏足过的地方,都可能变成旅游景点。
“所以这一顿是周请客,他之前已经向我保证过了。”魏尔勒笑着回答。
“他在这里?我是说周,他现在就在柏林?”徐峻虽然有所预感,但还是亲
问清楚比较好。
“当然,他今天就在店里,您想要见他吗?”魏尔勒回答到。
“好啊,马上叫他过来,还有他的儿子...叫小林吧,他也一起来柏林了吗?”徐峻高兴的询问到。
“很遗憾,那孩子没有一起过来,据周说经过那件事之后,他就把孩子送进学校读书去了,他希望那孩子成年之后,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魏尔勒回答到。
“知识改变命运吗?”徐峻仰起
,手指捋着耳边的鬓角。
这年
有这份见识的中国
实在是不多,只是在四十年代的欧洲,这显然有些过于理想化了。欧洲此时学者专家满地走,真正靠学识发家致富的只是少数几个。
而在历史上的战争年代,欧洲的普通知识分子只能依靠微薄的收
勉强养家糊
,不少
因为缺乏战争时期所需要的技能,结果只能在贫困和饥饿线上挣扎求生。这也直接导致了欧洲
才大迁徙的发生,当时几乎一代欧洲培养出的科技
英,选择去大洋彼岸寻找出路,为美利坚在战后的崛起奠定了技术方面的坚实基础。
不过按照这孩子的年纪,等到他学业有成,中国的政局也应该稳定了,那时正需要各类海外的
才回去建设国家。
“让他把孩子送来柏林读书吧,你亲自去安排一下。”徐峻觉得跟法国
学不到什么真东西,柏林有欧洲最好的大学,可以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遵命,我的元首。”此时房间里没有外
,参谋长可以用元首相称。
“那么这间餐厅...”元首把话题转了回去。
“是我要求他到柏林来开的。”魏尔勒坦白到。
“随着海外劳工计划的展开,柏林的中国
数量正在迅速增长,他们需要一个可以吃到家乡饭菜的地方。”魏尔勒说到。
“这只是表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