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2/3)
离最近,用时最短的一条路。战场上,时间便是机遇,也是生命。当初选择走这条道,也是赤羽军众首将经过多次琢磨探讨,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
临行前,夏侯翖已向晋王立下军令状,明出之前必须赶到北原军大营后方,配合赤羽军主力部队作战。如果不能按时抵达目的地,那么赤羽军的作战计划将被打
。一旦两军
战,胜算将会大大低于预期。
面对如此形,心思敏锐的夏侯翖心中不禁疑窦丛生,此次行军是秘密进行的,除了当时参加商讨的几个赤羽将领知
,并未通晓全军,就连带出来的这五百
骑,也是临行了才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为何北原军会知晓他们的行军路线,并早早设下埋伏?
赤羽骑兵走得匆忙,作的是速战速决的打算,所以随身携带的粮并不多,久困在峡谷里必然不是长久之计。北原军既然能在峡谷两侧设下埋伏,必然不会忽视峡谷的两
出
。形势紧迫,夏侯翖暂且放下心中疑虑,跟身边的几个卫兵商讨了一番,决定熬到天黑后突围出去。
北原军早已猜到了他们的打算,因而并未让他们如愿,很快就再次向谷底放箭。这次不光是箭,还有事先准备好的石,同时还派兵将溟丘峡谷两
都围堵起来,决意将赤羽骑兵歼灭在峡谷里。
赤羽骑兵的突围计划被打,身处低处又无反击之力,只好在峡谷里东躲西藏,随行兵士很快就倒下了三分之一。
看着与自己出生死的将士接二连三被敌军屠戮,身死异乡,夏侯翖渐渐陷
沉思。
此刻已是进退维谷,若是赤羽骑依然按兵不动,那么接下来不是被敌军的
箭
杀,就是被山上不断滚落的石
砸死,又或是粮尽援绝而饿死,终归是求生无门。可若拼死一搏,没准还能杀出一条活路,如约在天亮之前赶到敌方后营……
思虑再三,夏侯翖决定带着残余部队奋起一击,也顾不上顶延绵不绝的羽箭和疯狂滚落的石
,骑着马一路向着北边狂奔。
峡谷上万箭齐发,顽石滚落,峡谷里百马奔腾,视死如归——赤羽骑用自己的血
之躯,铺出了一条通往北原军后方的血路。
夏侯翖带着一众赤羽骑冒着敌军的坚石箭雨一路冲杀至溟丘峡谷北端的出
,原本五百
的
骑,只剩一半不到,也是伤的伤,残的残,全无昔
威风飒爽的英姿。而迎接他们的,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
良的黑骑,为首的男子面容如刀削般棱角分明,目光凌厉、身形魁梧,玄色的戎装外面披一件黑色大氅,肩
立着一只羽毛油黑的碧眼鹰隼,正是北原国大皇子贺兰保康。
贺兰保康是北原国君贺兰鸿烈与郑皇后的长子,心思沉、善权谋,处事果决狠辣,在一
兄弟中十分出众,又因神勇威武,素有北原第一勇士的美称,
受北原几个大部族的拥戴,是北原国皇储的不二
选。此番北原国派贺兰保康亲自出战,必然是做了万全之策。
将才从来不惧生死和输赢,怕的,是生不逢时、战无敌手,英雄无用武之地。十七岁的夏侯翖,亦是年少轻狂,在探明对方首将的身份后,突然兴奋起来,眉眼里都是抑制不住地欣狂。
贺兰保康也目不转睛地望着对面一身银色铠甲,被南祁称为少年英才的夏侯翖。传言,南祁越国公夏侯渊之长子,自幼习武,十三岁便混迹于赤羽军中,智勇双全,堪称中龙凤,不到十七岁就已经上过三次战场,且屡获奇功,大有南祁未来的“小战神”之象。这背后虽然少不了夏侯氏强大家族势力的加持,以及言传之
的添油加醋,但能将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传得神乎其神,这少年必然也是有些真本事的。
贺兰保康细细地盘算着,再联想起北原军中那些对夏侯翖的赞美之词和畏惧之色,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诡异的笑。随着他大手一挥,他身后的三百黑骑如饥饿的狼群一般冲杀而来,与刚从虎逃生的赤羽军残余骑兵厮杀在一起。
蒙蒙夜色中,一红一黑两队骑兵厮杀激烈,兵刃接声,风声、马蹄声、哀嚎声混杂在一起,鲜血如鹅毛般四处飞溅。
先
马,擒贼先擒王。夏侯翖手持红缨银枪,一路过关斩将,一步一步向着他的终极目标——贺兰保康靠近。
夜风凛冽,夏侯翖唇角微扬,如果此行注定是身首异处,那么能在临死前一举擒下北原大皇子,也不算亏。
一直保持观战状态的贺兰保康,在对夏侯翖的作战招数进行了反复推敲和琢磨之后,也握紧了手中的大刀。他大喝一声,骑着马向着夏侯翖冲了上来。夏侯翖迅速将身体后一仰,刀锋堪堪从他的鼻尖划过。贺兰保康嘴角微扬,并不气馁,顺势又是一刀砍来。这一次,刀锋比前一次要低一些,夏侯翖见状,双腿一蹬,自马背上腾空而起,完美化解了这杀身之噩。待刀锋划过,他又坐落回马背上,而后长枪挥洒,在空中划出一个完美的弧度,尖利的枪直指贺兰保康的喉咙。
“北原大皇子,也不过如此。”
夏侯翖刚露出一个得意的笑,却听耳边“嗖”的一声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