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祸根(1/2)
前世的齐国,就是灭亡在这个宇文邕手里。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前世,宇文邕率领大军攻齐国时,她的四郎,已经不在
世了。
如果她的四郎在,宇文邕也不会轻易的攻陷晋阳。
假如她的四郎,和二哥高孝珩,四弟高延宗联手,两国的政坛,又会怎样的转换?
可惜前世没有如果。
那时,齐国的柱石斛律光,已被昏庸的皇帝杀死,而另一柱石段韶,也已经病死。
齐国小皇帝,听信传言,害死了高长恭和斛律光,这两个让周国闻风丧胆的战将,自断手臂,真是自掘坟墓。
郑楚儿眉紧锁,前尘往事,不堪回首。
“你怎么了?”
高长恭发现,这段时间,郑楚儿常常发呆。
“妾在想,这个宇文邕,应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不会轻易的被宇文护害死。”
高长恭心里有点惊叹,他的妻子,好像有先见之明似的。
高长恭知道,最后,就是这个宇文邕,亲手杀死了害死他两个哥哥的。
如今,周国的朝政,重新回到权臣宇文护的手里。
而大齐的少年皇帝,正在雷厉风行的改革。
朝堂上,汉文臣和二王之间的较量,早已悄然拉开了序幕。
常山王高演,和长广王高湛,因有他们的母亲太皇太后站在身后,以杨愔为首的汉朝臣暗中较量时,已渐渐强势。
特别是长常山王高演,自小就才智超群,多年在高洋的影下,早已练就了一番为
处事的本领。而高演,确实能力出众。
渐渐的,高演和高湛的威望,越来越高。
这让尚书令杨愔非常忌惮。
杨愔恐二王的声望越来越高,威胁到皇帝的帝位。
于是,和几个辅政大臣商量,想把高演和高湛调出京城,以消除二王在朝廷的影响力,架空二王。
杨愔不知道,在他招来商量的几个辅政大臣中,已经有没有跟他一条心了。
那个,就是高归彦。
自杨愔没有和他打招呼,就调走了他管辖的五千禁卫军后,他对杨愔,已没有了从前的敬重,转而是嫉恨。
第一次商量,几个辅政大臣,为年少的皇帝忧心。高归彦,也假惺惺的点支持杨愔。
但是,杨愔要把二王调出京城,削弱二王在朝廷的影响力的计策,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同意和赞赏。
“两位皇叔,没有任何过错,突然被贬出京城,定会引起朝野猜想。
最后会导致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局势,又要混了。”
少年皇帝说到这,叹道:
“而两位皇叔,手握军权,别没被贬出京城,反被他们反戈一击。”
皇帝的话,让几位辅政大臣犹豫了下来。
是啊,一旦打惊蛇,贬出的可能不是二王,反而是他们了。
因为如今的形式,虽然看似少年皇帝已经亲政,但是,在这个群雄逐鹿,战火纷纷的年代,真正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是军队。
如今,经过高演的暗中筹谋,还有威望无能比的太皇太后的支持,军政大权,已落
二王手中。
看到皇帝不同意他的计策,杨愔只好转身出来。
看了一眼杨愔离去的背影,少年皇帝的眼里,现出了一丝忧郁。
如今,驻外刺史,他能信任的,已聊聊无几。
因为杨愔后面的那些改革,虽然加强了军事力量,但让那些降了官职,丢了爵位的,已心向他的两位皇叔。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慢慢通过一系列利国利民,有利军队的改革,把心慢慢拉回来。
“唉,杨尚书,朕登基时,封赏给他们的官职,怎么没有多久,就又被你撤了呢?”
一直忙于改革的杨愔,没有发现,国内的局势,早已悄悄发生了改变。
追究根源,就是以他主持的改革有关。
改革中,杨愔不负先帝重托,放开手脚,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他首先奏请皇帝免除他的开府权利,又把他的王爵也免除。
杨愔以他为榜样,把下面那些多余的,或重复封赏的爵位,统统收回。
杨愔痛恨办事机构臃肿,办事推诿,便毫不留的撤销了许多机构,砍掉了许多
的职务。
那些没有能力,又没有德的,被罢免了官职。
而那些靠走关系,靠贿赂爬上来的,被无
的赶赶下了台。
这些,本来是拥护皇帝的,结果被杨愔赶下来,纷纷投靠高演和高湛。
而高演和高湛,利用太傅和太尉掌管军事的权利,牢牢控制军政大权。
眼看二王的权力越来越强大,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