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路上情报(1/2)
身为皇帝的李昂,自然是不会相送自己皇弟的。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而且。
李炎去西川任节度使,这本就不是他愿意看到的事,李昂又哪有这个脸面去相送。
李昂在遥望西方之时。
王府的王淑等,也正遥望着。
“殿下,你去了西川,一定要保重身体啊,莫要与他恶,害了自己的
命。”以王淑等
,今
不敢送李炎。
同时。
也是李炎待过的,他出行不必相送。
李炎不喜欢这种相送的场面,哪怕就是自己出行也是如此。
前世是这样。
今世还依然是这样。
西内苑。
廉氏跪坐在一间小佛堂内,嘴里念念有词,“观音在上,信徒廉氏求观音护佑我儿平安......”
廉氏这个母亲,身在西内苑。
她到是想送一送自己这个唯一的儿子。
可规矩迫使得她没得选择,只能跪坐在眼前的这尊菩萨之前,祈求菩萨保佑自己的儿子了。
而此时。
李炎不再骑马,到是坐在属于自己的马车内,正与着一位中年说着话。
“舅舅,到了西川之后,官府的事,我会让你去协办。不过,你可别
了分寸,把官府搞得一团糟。”李炎望着对面的中年
小声的
待着一些事
。
是的。
此正是廉恭甫。
也就是李炎母亲廉氏的那位弟弟。
李炎离开长安,去往西川,没个自己可不行。
这不。
李炎就把廉恭甫给带上了。
廉恭甫听着李炎的话,两眼不离李炎,“炎儿,你放心吧,舅舅不是一个不知轻重的。炎儿初去西川,舅舅知道那边水
,必然不会拖了炎儿的后腿。”
左一句炎儿,右一句炎儿。
听得李炎甚是疼。
可家辈份摆在那儿呢,而且又有自己母亲的
待,他李炎就算是不想听到这个词,那也得受着。
李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那好,我就不多说什么了。舅舅做官都这么些年了,想来也早就熟悉了这官场上的路数,比我这个初
官场的
肯定要懂得多。”
廉恭甫年岁不大,也仅才三十五岁。
比起他那位姐姐来,要年轻七岁。
这样的年纪,又有着自己那位姐姐在,才只做了一个大理司直,这着实有些凄惨。
而今。
廉恭甫算是傍上了外甥大佬了,跟着李炎去西川做官去。
怎么说,廉恭甫乃是李炎的舅舅,这官少说也得是一个州的刺史之职了。
毕竟。
西川之地,所管辖的就有十好几个州,每个州都可安排一名刺史。
即便那些刺史之位早已有坐着,李炎也可以帮其弄一个下来,再推上去。
但是。
李炎心中早已有打算。
刺史,他廉恭甫是做不成了。
要做,少说也是一个支使之职,更或者有可能是西川节度副使。
至于观察使。
李炎心中早已有了选,而他自己,却是想分出这个官职出来。
观察使乃是地方军政长官,原名为观察处置使。
此官职之位,仅次于节度使。
而此官职,基本都由着节度使兼领,除非是没有节度使的州,才会设立一个观察使之职。
其职权很大,可以统领数州之地,凡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都府,权任甚重。
一连十数天。
李炎一行,从陆路变水路,后又水路变陆路。
终于。
十来天后,一行平安抵达了大散关。
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所以故称散关,乃关中四关之一。
大散关位于宝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之地。
据史料记载。
大散关曾发生过七十余起战役,可见其在战事之上的重要地位了。
就如刘邦,就曾采用了韩信之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其所经之地,正是大散关。
关中四关。
西就是这大散关。
至于其他三关,东关乃函谷关,不过此关到了东汉后,被潼关所取代。
南关为武关,北关乃是萧关。
这四大关塞,在华夏历史之上,见证了所有的血雨腥风、金戈铁马的岁月,一直屹立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随着李炎一行抵达大散关后,李炎却是不再走了。
“本王太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