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新军(2/3)

经改变了当初的想法。

皇帝之位,他李炎一定要做。

而且还要做一个开天辟地的皇帝。

否则。

他李炎也不会在西川这么久都不愿意回长安,哪怕就是崔玉等使者前来,他李炎也无动于衷。

这一切,足以说明,他李炎早已不是当年的李炎了。

再加上这半年的征战,李炎已经意识到了,这个国家需要改变,而且需要从头到尾的改变,才能使得整个国家不再受到外敌的欺辱。

可要改变,这一切都得需要人,需要一些可用,可信,且能干人

而李炎在西川做这一切,为的就是给自己前往皇帝之位的道路上培养这些人才。

从军队,到政务。

一切的一切,李炎都需要人才。

打天下不是他李炎一人能办到的,他需要能人

可这天下,还有什么能人能用?李炎看不到,所以只能自己培养了。

一提到宋球。

这不,正当李炎与着时宽说着长安传回来的密信之时,左严就带着宋球来了。

亲卫引着二人来见李炎,“殿下,你看,这是我父亲在长安的好友写来的书信,你看看是否对你有用?”

宋球拿着一封信过来。

宋球,李炎把他放到了左严的身边去帮忙了,更或者去挑选一些能用的官吏去了。

最近,他可谓是忙的很,少有来见李炎。

而此次,宋球收到了他家父宋申锡的家书,其中还附带了一封关于长安局势的信件。

李炎接过来看了看,到也没觉得哪里有什么值得他关注的。

长安局势,自己安排在长安的一些人已经传密信过来了。

而信中所言,也与着密信中所言的差不离,基本都是在说朝堂之上众朝官们决意要把李炎弄回长安去一事。

有打着封赏之名的。

也有打着治李炎罪名的。

总之,长安局势已经达到了朝官与宦官一起同头并进,非要把李炎召回京城的势态了。

不过,信中到是提了一个人名。

薛平,薛仁贵曾孙。

信中说薛平在正月二十日死了。

对于此人,李炎脑中虽没有多大的印像,但却是知道此人的一些事迹。

为此,李炎对于薛平之人,很是欣赏。

就各藩镇各节度使当中,也就薛平能被李炎看在眼中。

可薛平已年老,就算是再有能力,也不可能为李炎所用了,更何况,薛平还已经死了。

薛平本为平卢节度使,任职六年,受召回京加检校左仆射,兼户部尚书。

后出任河中节度使,又加封司空,河中尹等。

在平卢任节度使六年,在河中任节度使也是六年。

在前年,也就是太和四年,薛平受召回京,拜为太子太保。

去年,薛平上疏告老,以司徒致仕。

而今年正月,薛平以八十岁高龄去了。

不过。

当李炎看到薛平死的消息后,脑袋里顿时出现了一人,薛从。

薛从,乃是薛平的儿子,但不是长子,而是薛平的六子。

可当李炎一想到薛从也已经五十岁的人了,心里顿时有些不落忍。

可不落忍吧,可自己又穷得没人可用。

这不,李炎望向宋球,“你这信来得很是时候。回信之时,记得给你父亲代我问声好。还有,你可知道薛从?”

“殿下是在说汾州刺史薛从吗。他乃是薛平的六子,现在正在汾州任刺史之职,不知道殿下你对他是有所求还是?”宋球一听李炎所问,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李炎听后,顿时又有些失望。

人家都已经汾州刺史了,而且父亲又刚死,近三年之内估计是不可能出仕了。

就如郭钊的儿子郭仲词一样。

父亲死去,那就得辞官回去丁忧。

而这个丁忧时间,从得知父母过世开始计算,不管你是什么高官也好,还是小吏也罢,必须辞官身回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丁忧来自于《晋书》。

在丁忧期间,如无特殊情况,任何人都不可以强行征召。

如因特殊情况征召丁忧之人为官的话,称做‘守情’。

而武将呢,丁忧不解除官职,只给一百天假。

如卒哭、小祥、大祥之忌日再另给假期。

一说到这些,就不得不提一下。

卒哭,指的乃是父母去世,孝子闻息后至殡,哭不绝声。

而殡后,思及父母即哭,不择时间,称之为‘无时之哭’。

卒哭,即为终止‘无时之哭’的祭礼,自此改为早晚哭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