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东方百里有座岛(1/2)
根据乡民提供的信息,渔翁岛比之渔山岛不小,上面同样有水源、有山岭,还能种一些简单的农作物。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渔翁村不到百
,一般都是自给自足。
很少如他们一样,前往永春州去换购物资。
是以渔山跟渔翁两岛的
集也不算太多。
张三郎就是本次的向导,他是渔山岛中,唯一和渔翁岛有亲的
,母亲就是渔翁岛嫁过去的,可惜也是早早的没了。
古代渔船都靠臂力推动,说白了就是两只手决定速度,实在是慢的令
发指。
早起出门,如今
过半还没有走到一半。
李成看海景看的都没耐心了。
“三郎,还有多久才能到?”
李成转过身问道。
“大
莫急,到渔翁岛估计要到傍晚了!”
张三郎笑着回答道。
“可真够远的!那边那座岛看起来很大,叫做什么名字啊?”
李成坐在船舱里,指着东南方一座岛问道。
看起来宽约有五六里的样子,岛上郁郁葱葱都是树木。
比渔山岛要小上几分,估计有七八平方公里的样子。
渔山岛李成也转过了,粗略来看也就十平方公里左右。
中间是海岛丘陵,渔民都在海边的过渡带生活。
这岛虽然不算大。
但看起来更加的漂亮。
只是不知为何没有渔民在那里定居?
“那里啊?咱们一般叫鸟岛,岛上有好多鸟!不过附近鱼不多,都被那些鸟给吃了,是以很少有
会过去!”
张三郎看着那座大岛说道。
“原来是这样?那岛上都是些什么树木?”
李成又好奇的问道。
“很多种!不过以樟木、柚木、檀木、楠木,我们造船的时候一般都会到这里来伐木,这些木料好,还能防虫蛀,不容易腐烂!”
“是吗?造船的木料都是从这里弄得?”
“对啊,里面还有一种树,会流出一种树胶,也是船上用的好材料,使用上之后,就不会漏水!”
“不会是橡胶树吧?”
李成再次惊讶的问道。
“不知道,一般都叫他胶木,偶尔过来取一些黄胶。”
“流出的胶是黄色的?产量怎么样?”
橡胶树的树胶是白色,黄色肯定就不是橡胶树了。
但是应该是一种差不多的东西。
不然也不可能作为造船密封使用。
“对,黄色的!产量还不错,割开树皮绑个瓦罐上去,估计三天就能够接满,足够造一艘渔船。”
“真是好东西,回来去岛上看看!”
李成高兴的说道。
“大
还是别去了!”
张三郎赶紧说道。
“怎么了?岛上还有猛兽不成?”
“猛兽倒没有,但是毒蛇就特别多了。到处都是蛇,要不是生活着很多海雕,估计那岛都没法上去!”
张三郎有些恐惧的回答说。
“那你们怎么上去的?”
“都是正午时分上岛,蛇还会少一些。伐木或者取胶都是有
放风、有
工作,还得提前撒上雄黄。不过就算这样,还是难免会遇到蛇,村里前些年好多
都被咬了,根本救不活!”
“原来是这样!那还是算了吧,别被咬一
把命丢了。刚才说到造船,咱们渔山谁造船最厉害?”
“要说造船那肯定是白沙岛刘家,他们据说祖上就是大匠,曾经在全州府船舶司,专门造大海船的!咱的船都是白沙岛刘氏给造的,结实耐用也实用!”
“那帆船可能造?”
李成赶忙问道。
他已经对渔船失望了。
船又小又慢,稳定
还不好。
在小河沟凑合能用,在大海上那简直就是玩命。
再说他后续的“丝绸之路”计划,也得需要大船来搞定。
这种小渔船,估计没几趟就散架了。
“能!经常听刘家爷爷吹牛,说他们当初造的船,那都是百丈大船,能乘坐好几百
呢。大帆一拉开,在海上跑的比马都快,就是不知道真的假的!”
张三郎自己说着就乐了。
估计也是当笑话说的。
“刘爷爷是刘全刘翁吗?”
“没错,就是刘全刘翁翁,他让我们叫爷爷。”
“太好了,等回来的时候,咱们从白沙岛过,我再去拜访下刘翁。”
“让那老儿去衙门不就好了吗?哪至于大
您亲自去!”
“诶!听我的,老
家岁数大了,咱们去比较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