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4)
就发觉有些异样。崇教坊不是酒榭歌台聚集之地,除了国子监和文庙,都是普通百姓的居所,此时已经鼓打一更,按理街坊四邻都早已睡下了。但是街
路南的一户
家,屋内却有朦胧的萤火烛光似的,忽明忽灭。杨廷和虽然略有诧异,但是也没太往心里去,还是急匆匆地往国子监赶路。但是就在他刚要经过这间民居的时候,忽然屋内红光大盛,如同在屋内放了一个无声的大
竹似的,红光一闪即逝,然后屋内就归于平静,漆黑一片,悄无声息了。杨廷和被这红光一吓,脚步稍稍一停。就在此时,屋顶有一物一跃而下,正好落在杨廷和身前不远处,那妖物没有立刻逃遁,而是回身看了他一眼。只这一眼,他就觉得被摄了魂魄一般,身子一下子就瘫倒在地了,脑袋也开始昏昏沉沉,慢慢就失去了意识。
刚说到这里,老僧突然发问:“杨施主,当时你是打着灯笼的,对吗?那妖物既然离你不甚远,你可曾看清这妖物大致是个什么样子?”
杨廷和放慢了脚步,眉
紧锁得回思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回答:“请净空大师原宥,这事发生的着实突然,我方才细细回想,只有一些残存的印象。那妖物动作十分轻盈,落地之时竟悄然无声,我的灯笼可以照亮身前十步之内,但是那妖物所在之处,好像笼着一团化不开的墨,烛光根本无法照亮那一团黑雾。它回
之时,那双眼
出两道刺目的金光,我只觉得周遭突然被寒气围拢,然后就失去了知觉。”
“那妖物所说的话你是如何听见的?”老僧再问。
“我瘫倒在地之时,还有一丝残存的意识,就在这个时候,听到了那句话。那声音更像是个年轻
子的轻声软语,声音的源
离我越来越远,但是我听得却越来越真切。”杨廷和说完,
皮不由得一紧,那种恐怖诡异的感觉挥之不去。
正言语间,不知不觉已到成贤街西路
,也就是事发之地。这时天色尚早,只有少数几户
家开始飘出炊烟。杨廷和停下脚步,仔细的环顾了一下四周,手指一户
家:“那里就是我看到有红光闪现的
家,那户
家后檐下的街面,就是我遇见妖物然后瘫倒的地方了。”
几个小沙弥踟蹰着不敢往前走了,老僧却丝毫无惧。他手挽念珠,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就缓步上前,一边捻动念珠,一边四下环顾,在杨廷和所说发生异事之处,细细地走了一遭。他手指地上的一盏已经熄灭的灯笼,对杨廷和说:“这是你昨晚昏倒之时掉在地上的气死风灯么?”
杨廷和上前两步,仔细看了看,笃定的点了点
,说:“这就是我从朋友那借来的灯笼,今早醒来之后,因惊吓过度,慌里慌张的就奔了开元寺找大师您,把灯笼忘在此处没有拿。”
老僧指着周遭地面对杨廷和说:“我刚才细看了一回,除了这盏灯笼,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施主您再仔细看看,能否发现什么新的线索呢?”
杨廷和听了这话,便弯着腰在这一段街面细细地搜索起来,过了半盏茶的时间,他直起了腰,脸上写满了惊诧,这里怎么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净的连一片落叶
丝都看不到。就在此时,杨廷和恍然大悟般地拍了一下
上的方巾,似有所悟的对老僧说:“大师,这街面上虽然毫无
绪,但是昨晚这户
家里一定发生了什么,我们何不去这户
家探个究竟?”
老僧想了想,说:“天色尚早,这个时候去叨扰坊里虽是有些失礼,但此事太过不同寻常,我们还是走上一遭吧!”
这时候有个小沙弥就凑到了这户
家的后墙,侧着耳朵屏息凝听,听了一阵之后,嘟囔着说:“这户
家好像还没起啊,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老僧的脸上闪现了一丝丝忧虑,什么也没说,引着一行
往这户
家的前门走去。来到正门前,这户
家院子虽然不甚大,但朱门斗拱,红墙灰瓦,还算雅致。众
见到这户
家正门紧闭,有些犹豫要不要敲门。正在此时,刚好隔壁一户
家的门被推开了,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妪端着一盆炭火灰烬走了出来,杨廷和紧走两步迎了上去,拱手作揖,彬彬有礼地向老妪问话:“叨扰大娘,敢问您可认识这朱红大门
家?小生有事想登门向主家求教,但是天色尚早,不敢贸然叨扰。”
老妪皱着眉扫视这一
等,有儒有僧,有老有少,不像是有歹意之
,便回答道:“我们虽然是邻居,但这户
家平
居简出,和我还真不算熟络。里面住的应该是位年轻
子,同住的还有一位伺候的老婆子。这位
子和我打过几次照面,她说她姓柳,名芸娘,南直隶扬州
。你们若有事,只管敲门就是了,我和你们一起,不用顾虑太多。”
杨廷和又作揖相谢,看了净空方丈一眼,方丈点了点
,杨廷和就重重地扣动了门环。候了一阵,没有回应,就再扣门环,同时向门内大声喊:“在下国子监生杨廷和,有事登门求教,劳烦主
开门呐!”
候了一阵,还是悄无声息,隔壁的老妪也凑到门前,连连扣动门环,大声的喊:“芸娘啊,我是隔壁的大婶,门外有
找你问话,你在家的话,就开门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