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明末烟云】第十五章 李自成进北京(3/7)

浇灭。李自成知道这

是举家自焚的现象,心里顿时一阵又一阵难过,涌上心头。心里想着,大顺是为

民请命推倒大明,解放老百姓,为何还有许多官民为了大明而选择全家焚烧屋子

自尽殉国?难道是大顺的行为是有些百姓不能容许和容忍的吗?

一路上,宣诏官嘹亮的声音不断的宣布着:「万岁有旨,军民钦遵。大兵入

城,四民勿惊。家家开门,照旧营生。三军将士,咸归军营。骚扰百姓,定斩不

容!」

大顺军军容整肃,兵将如云般扈从着皇帝李自成,一路前行。从长安右门外

向南转移,进入公生右门,再顺着皇城的红墙西边走去,到了正阳门以后内向左

转,一会就到了大明门了。

其实最近进入紫禁城的道路,是先走地安门进入皇城,再经玄武门入主紫禁

城。但这样就成了大顺皇帝李自成走后门,而皇帝走后门和偏门是不行的,而何

况是大顺开国皇帝了。

所以,大顺皇帝李自成一定应该走紫禁城的正南门,大明门(今天的中华门)。

大明门内是东西相对的两排廊房,屋脊相连,各有一百多间,称做千步廊。两排

廊房的前边是宽阔的石铺道路,廊房的背后便是皇城的红墙。中央各部衙门,都

在这红墙 之外。

李自成骑在乌龙驹背上,一路前行,不远处的承天门跃然眼前,模样越来越

近了。

李自成早有所闻紫禁城里那些传说中的事物,那天下闻名的一对汉 白玉华表

和金水河桥上的 白玉栏板。这许许多多的宝贵事物,是以前自己梦寐以求,也永

远看不到的,包括很多以前的大明臣子和百姓们一生都见不到。

这个神圣的禁区包括里面的一切,今天所有的事物都归于自己这个大顺皇帝

李自成了。

华表是华夏古代传统建筑形式,属于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

饰用的巨大石柱。相传华表是部落时代的一种图腾标志,古称桓表,以一种望柱

的形式出现,富有深厚的华夏传统文化内涵,散发出华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神韵。该华表建于明永乐年间,迄今已有屹立五百多年历史,模样显得端庄秀丽、

庄严肃穆。华表不单纯是个装饰品,更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为民的标志。

李自成意气风发的骑在乌龙驹身上,独马扬鞭催着乌龙驹扬起马蹄,奔向承

天门,脸上的神情就像一个发现新大陆的孩子一般惊喜。

李自成道:「朕,终于看到这些事物了,承天门以后承的是大顺的天。」

承天门此时已经布满了候圣驾,层层叠叠、鳞次栉比的御营亲军守卫。这时,

都跪在地上接圣驾,军容整肃,不动如山。

大顺将士呐喊道:「皇上,万岁,万万岁……」

大顺将士们的呐喊一阵接一阵,此起彼伏、斗志昂扬,声震百里。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李自成心血来潮,无不动容。忽然,手抓紧马缰绳,挥

鞭一甩乌龙驹的臀部。乌龙驹便扬起前蹄,响亮的朝天嘶叫三声,驮着皇帝李自

成走上那 白玉桥。

李自成双眼顿时精光闪闪,只因这一切太过满足自己的期望了,胸中因为心

潮不停而澎湃非常。李双喜骑马跟在乌龙驹后头也上了 白玉桥,心情也兴奋无比,

但是李双喜不敢走桥中间,只从靠近桥的雕龙栏板边而走,因为中间只有皇帝一

人才能走。

李自成骑着乌龙驹站在 白玉桥上,意气风发的回首一望,文臣武将见到大顺

皇帝回首,再次如波澜起伏般有条有理的跪拜下来。这一拜,露出了身后的大明

门背景,此时大明门正被越来越盛的阳光普照着。

不远万里的阳光温暖的普照着大地,普照着紫禁城还有它新来的主人

李自成露出一个胜利的微笑,朝文臣武将们从容轻轻一甩马鞭,展示皇帝至

高无上的威严和气度。

李自成庄严道:「平身……」

接着,李自成一行人,穿过了高大壮阔的承天门,背后的午门便清晰的呈现

在了众人的眼里,其模样李自成和文臣武将们也是第一次看到。竟然比承天门还

要高大壮观,规模建制已经大大的超过承天门了,可谓是小巫见大巫,真不知道

午门里面又是怎样让人震惊的情景啊。

李自成看到午门的景象,一双星目如同看到辽阔的海洋般,瞳孔胀大放大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