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诗,《送李源至荒原五班》(1/2)
谷雨泽在五班停留的时间并不长,该要的素材都在张事给的团报上,谷雨泽只是实地确认一下,顺便拍了些照片。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五班的欢迎仪式可以说是简单至极,跟着就是何红涛当众宣布李源就任五班副班长的消息。
中午大家在五班吃了顿手擀面,这次五班之行就算是结束了。
李源正式成为了五班的一员,在送大家离开的时候单独将张事拉到了一旁:“师兄,我在你枕
下面留了个作品,你回去看看能发表不。”
“师弟,你又出作品了?”
张事吃惊地问。
这距离《一支钢枪》发表才多长时间,李源就又出了新的作品,绝对的高产作家呀。
要是质量能达到《一支钢枪》的标准,那就更不得了,李源的名气将会如中天。
李源笑呵呵地说:“是首诗,我心里没底,希望师兄帮我把把关。”
“诗呀。”
张事有点小失望,他倒是希望李源能再写首歌出来,
“什么内容。”
李源:“师兄还是回去自己看吧。
能发表就发表,不能就算了。”
张事见李源连内容都不敢当面跟自己说,心里对这首诗就更没期待感,想着应该是现在流行的打油诗。
“行,我回看看。
没大毛病的话我可以保证在团报上发表,至于军报上能不能见到我就不敢说了。”
李源:“没关系,我先谢谢师兄了。”
张事:“咱师兄弟之间说谢就见外了。
行了,我先走了,有什么事你就给我打电话。”
“哎。”
李源送张事上了车。
做为一名称职的文化搬运工,李源这次选的诗是前世网文界常常借用的诗,对它非常有信心。
之所以没有直接把它当面给张事,是因为诗名,李源改为了《送李源至荒原五班》。
......
张事和谷雨泽在中途分手,一个回团部一个回师部。
一来一回,等张事和何红涛回到团部已经是晚上了。
在红三连吃了顿饭后,张事回办公室处理了些工作,想起李源那首诗时已经是将近九点。
诗被装在信封里,张事目光落在内容上整个
都绷了起来。
“《送李源至荒原五班》作者:原子。
千里黄云白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不识君?”
前两句写境,后两句写意,短短四行就将一副副画面跃然纸上。
“千里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今天去荒原五班的时候黄沙随风而起,虽然没有下雪,但是那种感觉却活生生地体现了出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不识君?”
李源这次孤身前往五班,是带着重任过去的,再加上在军报上发表了一首歌,成为了全军传唱的经典。
感觉后面这两句用在李源身上非常贴切。
以李源能力是不需要担心会缺少朋友的,而现在部队里谁不知道他?
好诗,每一个字都能敲动心。
再看现在的打油诗,什么玩意?
张事看到这首诗之后只觉得体内血
沸腾,有
劲想要宣泄出来。
这就是诗词的力量。
张事已经完全置身于这首诗的意境里。
仿佛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
的余晖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而自己就在这种场景里送别一位老友。
这么好的诗为什么不当面给我?
张事先是疑惑,再次看到作者名后就失声笑了起来。
《一支钢枪》李源用的笔名是木水,而《送李源至荒原五班》的作者则是原子。
原子调个就是子原,和木水相加正好是李源二字。
也就是说《送李源至荒原五班》这首诗是李源自己送给自己的,这么做就有点贼了。
我这小师弟怪可的,还会不好意思。
张事失声笑了起来,又将诗从
到尾认真读了一遍,最后发出一声感叹:“这首诗一定会火呀!”
一旦这首诗火了,那李源就真的是“天下谁不识君”。
本来已经准备睡觉的张事因为这首诗而一点睡意也无,起身来到办公室里将这首诗发到了刘桦的邮箱里。
刘桦在军艺工作的时候就喜欢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