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奎恩瑟基地(2/3)
下面是一片雪海冰川。
又飞行了十几分钟后,前面一艘护航的飞艇,发来消息:已经接近南凛洋上,名为“奎恩瑟”的,军事防御基地。“奎恩瑟”的含义,代表着“漂浮的巨舟”。所以,顾名思义。这座海底科考站,连同海上的防御工事。是建造在,一座巨大的工浮岛上面。
奎恩瑟基地,位于南凛洋,距离南极圈以南,1200公里处的,一座巨大的冰川中。这座冰川,如同一座冰封的山脉,虽然海拔不高,最高处只接近2千米左右。但,面积却接近150平方公里。
而基地建立之初,是用大型太空船上的热能武器,从这座冰川的表面,直接熔穿了,近2千米厚的冰层。并不断的熔阔出,2平方公里的海平面。
用轻质坚韧的,石墨烯纤维合成材料,在其中央搭建起了,近一平方公里的浮岛。再浮岛下方,建造水下科考站。在浮岛的表面,构筑岛上的防御工事。而浮岛的外圈,多阔出那1平方公里的,圆环型冰海面。用源力泵支撑框架,与包围着浮岛一圈的冰川壁,实现弹应力支撑连接。
再用太空船上的热能武器,把基地外圈边缘一周的冰壁,熔成了一圈,近5公里宽的环形斜坡。整座冰川,犹如一个巨大的冰斗。而冰斗底部,就是工浮岛,奎恩瑟基地。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近2000米厚的冰川,一旦崩裂,会造成大量的冰块脱落,垂直砸到基地外圈,源力防护罩外的薄冰上。或是整片冰壁,如高墙倾倒般,把整座基地连同防护罩,一起砸进海里。
即使只砸到外圈的冰层,也会引起剧烈的振动,或砸碎冰层,掀起巨,冲击防护屏蔽。导致上下两座基地,剧烈的晃动,造成基地的某些部分受损。
有了这样的设计缓冲,实际上,这座浮岛,是随着整座冰川,在洋流的驱动下,缓慢的移动着。 再有,可以让焚谷星的光,能照耀进基地。不然,近两千米的垂直高度。那这座基地,犹如陷落在一
,冰砌的
井中。白天,基地的官兵们,只能享受到,经冰川壁的光滑面,多次反
进来的少量
光。
而源力防护屏蔽的特,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抵御住物理伤害,和极端的物理化学过程,以及元素伤害,侵袭屏蔽内部的物体。可挡不住空气的气流,缓慢的扩散到,防护罩内部。因此,也阻挡不了,外界正常的温度变化,通过这种空气的扩散,在防护屏蔽内外传导。更不是,锁定了某处空间。所以,不是罩上了,高强度的源力防护罩,就万事大吉了。
此时,安德森将军,收到了前方护航飞艇的消息。便下命令,让自己乘坐的这艘飞艇,和前后两艘护的航飞艇,降低速度和高度。并联络了基地中的指挥官,明克斯.托尔少将。准备迎接,他们巡防队伍的到来。
当飞艇接近了基地的防护屏蔽罩,安德森将军,连通了防护罩源力的发生平台。奎恩瑟基地中央的那座,大型的贞坤台。并输了自己的,防护罩开启指令编码。
等三艘飞艇,降落在奎恩瑟基地外围,飞艇的停泊位时。每到此时,从飞艇上走下来的官兵们,都会环顾着奎恩瑟基地,及其周围的壮观景象,而赞叹不已。
由于,即使在夏季,这里的气温,也在零下30左右。所以,基地浮岛上部的,围墙和炮台、塔台、碉堡等防御工事,都是就地取材,用冰块搭建的。这样,既能减轻浮岛的受重,也能减少费用开支。而内部的指挥部和营房,同样是用轻质材料的框架结构。各种建筑的主体颜色,都是白色的。
围绕基地一周,高10米,宽8米的冰墙上,架设着180门,地空两用,三级源力速炮。基地内部的8个方向,有8座,无
机地堡型弹
台。这里有侦查用无
机,单道发
架。还有,战斗无
机,多道连续发
架。
基地内部东侧的一块空场,有四台,远程巡航导弹的发架,是刚刚建成的。可以发
4级和5级源力导弹。但,5级导弹还没就位。主要是太史的源力,上次都造了炸弹,在狞岚峡谷都扔光了。他新输缴的源力,制造的远程源力武器,还没完工。
基地西侧,是一座源力聚能发电站。其他地方:是指挥部、营房、军械库、军火库、和物资库等。
奎恩瑟基地内的驻军,是一个海军陆战队的团级编队。其中包括,一个炮兵营,一个强化步兵营,和一个工兵营,共1200名军。但,这里一个团的官兵,却都是多技能的特种兵。
战团中最普通的战士,也是星尉级别以上的武者。而且,这些士兵,都能够控炮台,
作智能通讯平台。能驾驶各种,军用
通工具,各种工兵机械。能熟练运用枪械等,各种远程武器,近战
搏更是不在话下。
西元洲联邦政府军,在这处基地,驻防武装的力量。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非常锐的一支部队。按实际的战斗力,绝不下于,正常一个师的兵力。再加上,6级的源力防护屏蔽。就可以看出,西元洲联邦政府,对该基地的重视。
不过,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