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根基(2/2)

十几二十号人聚集在屋子里讨论造反就觉得不周密了,首先都是宗族亲人,一旦败露了大家都跑不掉,其次就是皇权不下乡,不说出去谁又能知道呢?

最重要的还是清廷的外强中干逐渐显露,对于南方各省的控制每况愈下,更别提这样穷乡僻壤的山沟沟里面了。

如今是1894年四月中,距离甲午战争还有三个月,不过在朝鲜以及东海估计已经开始剑拔弩张了。

这也让韦珣极为迫切需要家族支持的原因,一个人势单力孤,初期但凡有点本钱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人架空,这还是轻的,要是狠一点的直接取而代之。

依照甲午往后二十年的战略战术,培养一批可靠的连级营级指挥官是很有必要的。

一个是可以牢牢的掌握住军队核心力量,防止下面人架空自己,另外一个就是乱世未至,培养中层指挥官这样的军国大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密谋造反,结果肯定是全家流亡了。

议事结束后,各家都给子侄通气,不过明面上是韦珣从海外学得西洋兵法,懂得洋务的人才在现如今的官场很吃得开,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到韦珣这一房所在的村子里跟着学习。

韦珣这一房总共人口不过四十七人,没超过25岁的也只有九人,其余的要么太小要么就是年龄太大心中没了热血所以不感兴趣。

老寨的二房那边人丁倒是兴旺,不过也只有不到七十口,出了十三人

倒是同在一府的顶兴镇那一支的知道内情后出了八人,毕竟高祖辈是亲兄弟,虽然出了五服可在这西南山沟沟中时常因为盗匪作乱或者寻私仇而经常相互支持。

最让韦珣感到意外的是为了有更好的名目将族中青壮纠集训练,韦珣知道了一个内幕,那就是南笼府中的三支同宗都有两三个三四十岁已经听说死了的人原来是在周边府县做了打家劫舍的行当。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山中水田少,旱地也不算肥沃,家族人口增多后养不起就只能动起歪脑筋。

这几乎是西南这边的常态了,地养不活人,有点实力的家族都会挑几个剽悍的壮劳力做这行当,这也是后世有大西南剿匪的原因。

厉害的团伙十几二十人干的是打家劫舍或者拦路抢劫,差一点的七八人半夜摸进人家里用刀枪顶着脑袋强取米粮银钱。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