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交易(1/2)

张顺巧舌如簧,最喜好卖弄嘴皮子的勾当。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他笑道:“俗话说:‘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我麾下有万余锐,个个都是大肚汉子。”

“虽然初到贵地,诸位倒资助了我舜王一番,奈何也不过数月之食罢了。若是有心再向诸位讨要,倒显得我舜王得寸进尺,要讨嫌弃了。”

闻言连道不敢,心中却不由大骂:什么“资助”一番云云,不就是明夺硬抢罢了!大家本以为你这贼鸟厮在这里躲一躲风,就自行离去了,谁成想你居然要在这里安家?和贼做朋友,和贼做邻居,哪个想过这样的子?

白县令知大家的心思,连忙说道:“我观舜王似有久居之意,只是本县多地少,山间贫瘠,还请舜王另选他处为妙!”

张顺刚刚辛辛苦苦开完荒地,下了种子,哪里肯走?他便嘿嘿一笑道:“白县令莫非要赶我们走不成?岂不闻‘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的道理?若是这些无家可归,无粮可食,自然是所过之处,血流成河、寸不生!即使侥幸活得命,朝廷大军一到,更是杀良冒功,一扫而空!”

“白县令也是个读书,当知‘无恒产者无恒心’的道理。我为白县令在此地开了荒地,买了耕牛农具,更是建了房屋村庄。没有花朝廷一分钱,便安置了这许多流民。”

“等到来年夏秋二粮,定然超过往年。如此大功,白县令不但不感谢我,反倒要赶我走,这是何道理?”

白县令闻言别提心中是什么滋味了,玩硬的玩不过家,讲道理又讲不出这许多歪理来。

他只好强辩道:“舜王有心了,只是舜王不是父母官,不知其中之难。陕西遭灾,流民遍地。你道是朝廷不愿意救灾,并安置流民吗?”

“其实救灾易,安置流民则难。我大明天下至今已经二百余载,皇恩浩,恩泽四海,这世上已无无主土地,亦无多余粮。若是三百五百倒也罢了,我卖了老脸,也能助舜王在此地寻一处家产。只是这万余至此,占山林谷地,家如何肯依?”

“舜王至此不过两月,我这里状告舜王的状子已经堆积如山。有冷水大户、有陶家湾大户,有叫河大户,亦有栾川大户!你让我如何是好?”

“若是我管是一管,怕是得罪了舜王;可是我若是不管,又怕有越级告状,到时候你我都吃不了兜着走!”

“更何况舜王麾下男丁众。正所谓‘饱暖思雨’,若是这些安家之后,婚丧嫁娶,必将影响当地百姓生活。到时候起了冲突,不知舜王又如何解决?”

这白县令虽然只是个庸才,只是和基层接触久了,倒有几分本事。张顺骤然听了这些问题,也有几分大。

这个时代为了一渠水,一陇地都能打的血流,甚至南方的土客矛盾,也经常大打出手,脑子打出狗脑来。更何况这许多山林河谷呢?

不过,张顺也知道当前不是认怂的时候,他只好胸有成竹的笑道:“白县令、王家、李家和卢家,大家稍安勿躁,此事我等已有成算,不足为虑!”

“正所谓‘不怕官就怕管’,由老父母在此撑腰,我等又有何虑呢?我听闻南方闽粤之地,土客矛盾甚为突出。三天一小打,两天一大打,为了浇灌的水源,为了地界的划分,常常列阵而斗,不下军争。我也没听说有县令因此而烦恼呢?”

“至于婚丧嫁娶,乃是百姓自己之事,只要有不作犯科,违反大明律,又有何不可?至于其中二三个地痞无赖,因此生事,打二十大板,扔出衙门便是,又何必忧心呢?”

白县令和其他大户闻言面面相觑,他们往还真是这样只手遮天,如今反倒被一个“贼子”如今教训,倒是稀罕!

白县令与其他三个大户带兵互相看了一眼,心中已经有了三分信服。不过他嘴上还是说道:“理倒是这个理儿,可是村夫愚民却是讲不通道理。一个两个还好说,就怕这多了,起了变故!”

张顺闻言哈哈大笑道:“能有什么变故?若是他们聚起来三五百闹事,按他们一个聚众谋反的罪名,在县令征调些丁壮弓手,一举灭了,正好为白县令请功!”

“如今临县皆遭流寇屠戮劫掠,唯有白县令守护有功,卢氏方才不受其扰。县内黄册、鱼鳞册和往来公文我一并看过了,卢氏一县不过纳税折银两三千两罢了,往往还不足征。”

“如今天下多事,朝廷缺饷。征税不足之官,往往被罢免下狱,若是白县令如数征收,押解京师,定当讨皇帝喜欢,说不得还能高升一番,不知白县令以外如何?”

张顺知道着白县令的意思,于是对他又拉又打,威胁和利诱并存。白县令心里满意,却也不敢直说,只是看着王、李和卢氏三姓。

这三户见白县令得了好处,自己等枉作小,没有办法利益,不由都黑了脸。

张顺等了半晌,凉了他们半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