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入寇(1/2)

又盘桓了一,张顺见俞冲霄、左光先二尚未编制完毕,又思量着带着步卒上路,不仅拖慢了行程,还徒耗粮。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他便下令道:“着左光先、俞冲霄二编制完毕以后,率众巡至花马池驻守,不得有误!”

那两本就常年和套虏打道,如何不知防秋之事?

如今张顺命令他们前往花马池充当班军,本是正理。

领了命令,便连忙加快编制新营速度,以防误了正事儿。

而正由于俞冲霄、左光先之事,张凤仪也只好在榆林多耽搁两天,等到俞冲霄、左光先离开榆林以后再作计较。

到了第二,在张凤仪依依不舍目光之下,张顺硬下心肠辞别了诸

然后他带着红娘子、王奇瑛、马英娘、孔闻謤、王锦衣、悟空和王定一等四千骑,一路沿着边墙往宁夏镇赶去。

时值九月,业已秋,沿边屯军已经开始收割秋粮。

陕北沿边夏粮多种植小麦、大麦、荞麦等作物,而秋粮则种植粟、稷、黑豆、豌豆和玉米等作物。

玉米在陕北又称之为御麦,西天麦、番麦,早在嘉靖年间便已经引陕北。

“这里怎么种有玉米?”张顺见了不由奇怪道。

从他前世的记忆来说,玉米和红薯一眼,原产地本在美洲,后来被欧洲发现新大陆以后才带到了世界各地。

就像河南的玉米和番薯,就是通过李百户才从南面的湖广引进而来,这陕西和河南相比,更远离沿海,是如何种植了这许多玉米?

“此乃御麦,原本番地作物,据闻被逃难至湖广的难民带回,种植已久,又称作番麦,并不叫做玉米。”王奇瑛闻言不由纠正道。

“切,什么御麦?就是玉米!”马英娘反驳道,“其色如玉,其泽若米,故而谓之玉米!”

其实她才不管这到底是麦还是米,就是看不惯王奇瑛,故意找茬罢了。

大家都是个,她长的又大手大脚,一副男样,凭啥多受宠几天?

王奇瑛有点懵,我哪里得罪你了?

她正要还,不意张顺摆了摆手道:“御麦也好,玉米也罢,都是一般事物,争执做甚!”

红娘子见火候差不多了,这才接道:“这包谷种于三月,收于八月。”

“其叶可以喂养牲畜,其秸秆可以用铡刀铡了喂牛,或者烧火之用。”

“可以喂马吗?”张顺一听可以喂牲畜,第一反应就是问这个。

“马太过娇贵,喂这个可不成!”王奇瑛看他俩说的巷,不由嘴道。

“若是秋天还好一些,秋高马肥。若是其他时节,不仅需要喂以,还需加黑豆、荞麦等物,方可膘肥马壮!”

说到膘肥马壮的时候,她还故意加重了“马”的音调,说得马英娘脸都黑了。

“秋高马肥?”张顺不由一愣,奇怪道,“这是为何?”

“一听夫君就是个外行!”王奇瑛不由笑道,“到了秋天,还有贴膘过冬,更何况牲畜呢?”

“故而农夫有青黄不接之语,牧民亦有秋肥春瘦之说。”

“到了秋天,牛马牲畜经过夏秋养的膘肥体壮,正合牧马南下。而到了春天牲畜俱瘦,最怕我等‘搜套’。”

张顺一听王奇瑛这话,顿时不由警惕起来,遂大声下令道:“传令王锦衣、王定,让斥候散出三十里外,别选一司骑兵披上甲衣,半换一次。”

现在的张顺早不是当初那个张顺,他也知道有时候因为信息来源问题,麾下将领向自己提供的报也会有误。

依照卢象升的说辞,在秋收和冬黄河结冰的时候,套虏会大举寇。

他对这个时间点判断为十月份,但是张顺现在却觉得其实套虏八九月份侵也未尝不可。

那榆林营总兵王定闻言,一边安排士卒、斥候依令行事,一边前来建议道:“可使辎重车分列左右,谨防虏骑突袭,引发混。”

“行!”张顺点了点,不由惊奇的看了王定一眼,心道:难怪老丈王世钦派此跟随自己,果然有两把刷子。

只是如此这般倒拖累了行军速度,如此过了三五天,不曾见过半个虏寇。

榆林营将门子弟不由个个怨声载道,私下里抱怨道:“这个舔舜王腚眼家伙,只顾一味喏喏,不顾我等死活!”

结果被王定听到了,不由大骂道:“不知死活的东西,若是果有虏寇出现,惊扰了舜王,尔等死不足惜,不怕连累了家门?”

一听王定这话,顿时连还嘴都不敢还嘴了。

榆林将门,好大的名气,那是靠他们祖辈浴血奋战得来的。

虽然说他们如今跟随舜王,除了充当“质子”之外还有“镀金”的成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