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5/17)

内宅,去蹭饭,顺便顺点好东西,带出来给我。

于是就这样得过且过着。

过得久了,顺玲倒是渐渐喜欢上了内宅的生活,白天都不咋出来陪我耍了,到得夜后,方才回来安歇。

我是能理解她的。

因为,就算回到城里,如此多样而充裕的饮食,也是十分难得的。

在城里,吃饱饭是没问题,但想吃得美味、吃得多样化,就难了。

因为城里一直在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啥都要按票购买,有钱没处花、有权没处要。

反而这闭塞的山沟沟里,成了配给制的漏,只要山里能产的,那莘长征就能弄回家来。

这些天来,我就亲眼见过好几次了,外面那些村民,挑着、捧着、提着各式土产物资,给莘长征送上门来,还送得卑微极了,点哈腰的,好像很怕莘长征不肯收似的。

看得我都暗自感叹,我父亲那种城里的小部,真是拍马也比不上这山沟沟里的土皇帝啊。

不只是吃拿卡要比不上,权威也是远远比不上。

每隔个几天,那莘长征都会带着枪队,持械巡游全村。

说是巡视村庄周边有没有野兽侵,但实质上更像是向村民示威,炫耀武力。

那枪,可不是猎户用的土枪,而是解放军用的制式步枪。

区区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居然拥有几支军用步枪,实在叫费解。

我估计就是和苏联闹崩的那时候,中央下发了文件,让基层各自逐渐民兵队。

那时候各地武库都向基层开放了,大量枪支弹药流民间。

只是没想到,就连这闭塞的山沟沟,都趁机捞了几支步枪。

是莘长征捞来的。

那年,那莘长征也就十来岁吧,居然就拥有这见识、这魄力,当真不可小觑。

而今时过境迁,山外的各地民兵队,早已解散多年了。

而这山沟沟里的,仍被莘长征强行保留着。

每隔几天,他就带队巡游。

每次巡游,其他民兵都是骑着骡子,或驴子

,背着长步枪。

独他是骑着高大马,腰匣子枪。

那匹马,不知他是打哪弄来的。

倒是那支匣子枪,听闻是他爷爷的遗物。

他爷爷当年死在长征途中,待解放后,其战友送回了遗物。

其中就有那一支匣子枪。

大可以想见,他本身就是长征英雄之后,又骑着高大马,带着一队持枪的民兵队,满村子的晃,炫耀武力,是多么的威风凛凛。

莫说那些村民,就是我,都是心生敬畏的。

在这儿逗留久了,看多了那些场面,又是吃拿卡要,又是炫耀武力什么的,使得我这心里,都不禁对那莘长征产生了一种自卑的绪。

我最大的优越感,是我父亲的部身份。

可是,身为部的父亲,比起那莘长征,实在是差得远了。

这种落差,击溃了我对莘长征的抗拒心,使我渐渐的认同了,他确实是妈妈的良配。

妈妈抛弃父亲,执意回来此地,确实是对的。

那莘长征不仅比父亲有排面,更比父亲顾家。

我就没见过那莘长征夜不归宿的,晚晚都在内宅,和几位眷玩乐。

出外有排面,回来又宠妻妾,这种男,哪个的不啊。

……这些天来,我在观察中,渐渐认同了莘长征,认同了妈妈的选择,在为妈妈感到欣慰。

却忽略了个事,不单止我有眼睛,顺玲也有。

顺玲也在耳闻目睹之中,渐渐的对莘长征有了亲近和崇拜之感。

顺玲是很慕强的,她之所以嫁给我,大概就因为我父亲是部。

而今,她遇见了更强力的男,还朝夕相见的,岂能不动心思。

加上,那内宅里,还有个唯恐天下不的二姨太麦娘。

那麦娘是个眼利,眼瞅着莘长征对顺玲有色意,而顺玲也对莘长征没甚距离感,就拾掇起拉皮条的事了。

倒不是她喜欢给莘长征塞,只是她想恶心一下妈妈。

她向莘长征献计,用一骡子诱惑顺玲。

下山的山路太长了,是要骑骡子的。

我还好,咬咬牙也能坚持,但顺玲就够呛了。

而我们带来的那四骡子,都被妈妈当作嫁妆,归这莘家了。

而这山沟沟里,纸币是不好使的。

我们当初都忽略了这一点。

于是,此时就被那麦娘拿出来搞事了。

顺玲听了,心里暗骂那麦娘无耻。

但左右想想,也没拒绝,答应了。

顺玲早就对那莘长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