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3/3)
帝的父亲杀掉,并被诛了三族以后,桓氏就成了刑家,从此落魄,乃至侥幸得逃的后裔不敢说是桓则之后,把桓则从族谱上都去掉了。直到本朝南迁,桓蒙的父祖以命为代价,才又为桓氏打通了向上的仕途。饶是如此,比之王、庾等家的子弟,桓蒙的上进之路,也是艰难许多。身负俊迈之英略,胸怀过
之雄图,压抑三十余年,等到今之伐蜀,方得稍展。
桓蒙说道:“蜀道之难,吾知矣!”重提旧问,问莘迩,“此诗格律,别出机杼,与时下不同,似诗似赋,才思放肆,语次崛,含蕴远,非俊迈之士,不能作也。是将军所作么?”
莘迩笑道:“迩岂有此才?此诗是我定西逸士傅夫子所作。”
“傅夫子?傅夫子何哉?能作此诗?”
莘迩说道:“高君在述我陇物时,没有对桓公提到傅夫子么?”
“没有。”
“傅夫子者,潇洒飘然,谪仙也。天下之才,如有一石,八斗在傅夫子矣!”
桓蒙不可置信,说道:“竟然如许才高?”
“督公适才是在读王江州的信么?”
桓蒙不知莘迩为何问起此事,却亦不慌,说道:“是啊。”
莘迩笑道:“听高君说,王江州喜鹅。傅夫子亦喜鹅也,他六七岁时,做了一《咏鹅》,诗云:‘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傅夫子的才华,堪谓天与。”
《咏鹅》一诗,清新自然,而且把鹅那种为时下士所喜的叫声清亮、高洁之表,描写得栩栩如生。尽管不如《蜀道难》的崛,可也是一好诗。特别是七岁所作,更了不得了。
桓蒙遗憾地说道:“惜乎傅夫子未有从将军来至!使我不能一睹其颜。”顾看帐中,又道,“吾之习主簿,博学洽闻;孟参军,才思敏捷;罗参军少时尝梦鸟,文采飞扬,俱是我江左之秀也。如是傅夫子今
能在,……”转回
,对莘迩说道,“将军,你我出题,命诸才赋诗,想来必定琳琅满目,不亦快哉!”
莘迩心道:“我就是怕你命题作诗,才推此二诗於老傅!”笑道,“督公所言甚是。”
先是谈论军事,继而议论文学,这两个都是桓蒙之所好,不知不觉,暮色已至。
什么正经事也没说,就到吃饭时候了。
桓蒙也就只好收起今天就问莘迩要剑阁的心思,安排酒宴,招待莘迩。
翌,复见莘迩,莘迩进帐,就恭喜桓蒙。桓蒙问其缘故。却是恭喜桓蒙纳了蜀主李当之妹为妾。成都
后,李当之妹妩媚擅歌,桓蒙遂纳之为妾。莘迩执意要“借督公之酒,为督公贺喜”。桓蒙婉拒数次不得,只得由莘迩请客,唤了李当的妹妹献技,又是喝了一天。
第三天,桓蒙遣去请莘迩后,在帐内等了半天,才见莘迩来到,问他为何晚来?莘迩说,他在看《世要论》,看的
,忘了时间,故此来晚。《世要论》,是桓则的政论著作,议论了君臣、刑德、政务等各方面的内容。作为桓则的后裔,兼怀远大的政治抱负,桓蒙对此篇论著不知看过多少遍了。被莘迩勾起话
,两
讨论古今成败。莘迩的见识可能不及桓蒙
刻,然他有前世的经历,听过、看过许多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亦时有卓论。且两
俱存涤
中原的志向,越谈越是投机,桓蒙欲罢不能。又是一天过去。
这天晚上,袁子乔来到桓蒙的帐中,说道:“明公,已经三天了!王腾、邓浩、昝定诸贼的叛,声势已然比初时为大,至多两
内,我军就得出营平叛。剑阁之事,不可再拖了!”
桓蒙惭愧地说道:“莘阿瓜小狡,我被他哄了三天!明天,我必向他索要剑阁。”
“明公打算如何索要?”
桓蒙听袁子乔这么问,知道他一定是有计策了,问道:“彦叔有何妙策?”
“前莘征虏献诗《蜀道难》与公,诗中有一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征虏应是已经料到了明公召他来成都的目的。‘万夫莫开’云云,显是威胁明公,剑阁险要,不易攻取。如此,明
,明公不妨便集合诸部
卒,示与征虏观。让他自度之,是剑阁险,还是我军锐!”
阅读网址: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