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谋 李亮三斫营(下)(1/3)
岷山山脉中有一座山在后世十分出名,便是那支英雄部队长征之时,曾经翻越过的大雪山。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不过这座大雪山位处於岷山山脉的南端,在成都的西侧,倒不在莘迩此次行军路线上。
大雪山海拔甚高,山上的气温很低,成年积雪,便是盛夏六月,亦冰天雪地,岷山山脉北段的群山不及大雪山那么高,但时下方是暮春,山中的气温也是很低,却是莘迩早有准备,从他南下的兵卒们皆带了棉衣,就都穿上,好歹能御些寒气,亦好在陇地本就气候偏低,冬季的时候,滴水成冰,士卒们也都相对耐寒,故而山中的低温却是没有给行军造成很大的麻烦。
山势较高的地方,覆盖积雪,沿着山道蜿蜒攀行,越过山巅,待下至山的半腰,积雪消融,汇成的清溪,流经处灌木丛生,
目遍是青葱的野
,披在山壁之上。
行到腿酸时,莘迩驻足远望,只见前方蓝天白云,山势绵延不绝,近处是青绿色,稍远的背处是黑褐色,再远处,又是积雪的皑皑高峰,只感觉这座山脉似是无边无际。
第三天的时候,遇到了处湖泊。
这片湖泊的北边是个敞的戈壁滩,余下三面俱是灰黄色的山体,湖泊占地不小,水色浓郁,就像是一块绿宝石,微风吹过,湖面上波光粼粼。成群的野山羊、鹿之类的动物,不少在湖边饮水,忽见数千
风尘仆仆的掣旗持矛,排着队形,自北而至,纷纷四散逃走。
郭道庆裹着件厚棉衣,凑到莘迩身边,指着这片湖水,说道:“明公,此湖不知名字,然风景秀美,当年我游山到此的时候,在这湖边野宿过两。当时,湖边有数帐的胡
於此放牧,我买了他们几
小羊,烤着吃,鲜
可
。”顿了下,回味似的又说道,“其中一帐胡牧,家中有个
儿,年方十五,美貌可
,亦是十分鲜
,我本想把她也买下的,奈何她的父母不愿。”语气中充满了惋惜,他环顾远近,眼前却只有湖水、逃散的野山羊和鹿等,不见有一个帐篷,推测说道,“马上就
夏了,原先居此的胡牧们应是都出了山,赶羊去夏牧场了。”
他的判断是对的。
再前行了数里,於湖边的地上现了
燥的羊屎蛋,并及帐篷留下的痕迹,这些都说明应是在不久之前,这湖边还住着几帐的胡
。
也许是出於同样的原因,原本避冬进山谷的胡牧们,可能都已经出山去了,却是直到翻越重重的山岭,到了
平郡的境内,莘迩等都没有遇到什么
。之前对吐谷浑鲜卑的担忧,如今看来,是有些多虑了。不过兵者,国之大事,多虑一点总比少虑一点强。
从进山到出山,整整用了十天的时间,路上行程究竟走了多远?莘迩也算不清楚。唯那从他到此的五千兵卒,要说起来都是定西的一等锐,可现如下个个都是累的疲惫不堪。
尽管疲累,然而回顾身后,望那历经辛苦翻越过的层峦叠嶂,却满怀都是充实的喜悦,“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一句诗,油然浮上了莘迩的心。
兵士们分按各营、各队的编制,暂坐地休息。
莘迩登到高处,俯瞰下边整齐坐列,足足占了数里地面的将士们。
将士们的脸蛋被山中的低温冻得通红,有些还起了冻疮,一些兵士们的脚掌被磨出了泡。按照莘迩之前的命令,军医们分散开来,或给冻疮的兵卒敷药,或给脚上起泡的兵卒将血泡挑烂。饶是以魏述、魏咸这样平时食不缺、身体强健的军将,这会儿也都是一副疲劳的样子。
估算路程,从此地折往东去,大约二三百里即是平县城了。
剩下的路虽然仍有山路,但比与之前的道路,却是容易走了许多,估算时间,最多再急行三四天就可抵至平县城,而一到
平县城,很可能很快就会进
战斗状态。
莘迩心道:“翻山越岭十,将士个个疲倦,此之所谓‘疲兵’是也。我须得鼓舞一下士气,以助数
后的战斗。”
他刚才“更喜岷山千里雪”之句,本就是含有振奋军心的作用,用於现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於是,莘迩就挂起红色的披风,取了自家的骑槊在手,横於身前,作出龙行虎步的姿态,矗立於苍穹之下,山石之上,背倚望之无垠的峻峭重山,迎对休憩於飒飒军旗下的将士们,豪迈地与左右诸大声说道:“我部只用了十天,就越过了岷山此险!放眼海内,
卒如我军者,屈指可数矣!我有感而,得诗一句。”
唐艾是莘迩的谋主,当然从在军中。
他是文士,莘迩知他的身体素质不太行,故是这一路上,与上次蜀一般,仍是由兵士们替换着,以肩舆抬他行进。他此刻却是
焕,毫无疲倦之感。
听了莘迩的话,唐艾问道:“明公得了何诗?”
莘迩铿锵有力地吟道:“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时下之诗,以五言为主,但七言也是已经有了,且较为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