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南望王师又一年(1/4)
银
郡位于大燕的最南方,一面和晋国接壤,一面则和乾国接壤。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百年前,其实银
郡的名字叫尹郎郡;
这是燕国开国后第一任宰相的名讳,因其在帮助燕太祖立国和治国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其故乡郡国就被以其名命名。
因
而得名,同样,也因
而易名。
这改名,还和初代镇北侯有关系。
在百年前,也就是荒漠蛮族在王庭号召下和大燕进行决战之际,乾国新皇御驾亲征,五十万乾国大军北伐,燕国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
接下来,就是耳熟能详的初代镇北侯以三万
五十万之役。
那一
,在大
乾军之后,
初代镇北侯曾作了一首诗:
“扬鞭策马逐银
,清溜迢递看桃花。”
这里的银
,指的是乾国五十万大军一溃千里,银
郡的大道上,尸骸枕藉,乾国士卒身上穿的甲胄在阳光下反
着光泽,宛若银
翻滚。
后一句,则指的是追击途中的清闲,这不是在打仗,也不是在厮杀,只是在踏青看桃花。
战术上镇北侯有没有重视对手后
是不知道的,反正乾国大军一败涂地自此被打断了武运。
而这两句诗,可以说是将初代镇北侯在战略上完全藐视乾国大军的姿态给抒发得淋漓尽致。
再加上初代镇北侯,其实是原本的“尹郎郡”
,是个地地道道的燕国南方
。
也因此,后来银
郡就
脆改名成银
郡。
倒是乾国那边和燕国官方的公文往来中,但凡涉及到银
郡,全都用“尹郎”来代替。
实在是“银
”俩字,太刺乾国
的眼睛,每次看见这个地名,乾国
都会下意识地想起初代镇北侯的那首诗;
然后就想到了百年前的那场惨白,想到了自家子弟兵尸横遍野的惨状……
乾国边军,有七成,是拿来防御燕国的,其余三成则分布在和晋国以及楚国的边境线上。
而燕国,硬生生地将三十万全国最
锐的三十万镇北军铁骑放在了北方用以震慑蛮族,在自己帝国的南方边境,则只设立了一座边防城镇——南望城。
翠柳堡则就是依托南望城为核心的防御链中的一环,类似翠柳堡这般存在的堡寨,还有八座。
和乾国那边严阵以待相比,燕国这里,就显得敷衍了事得多。
没办法,百年的积威在这里,心理优势在这里,强烈的自信在这里,可能,这座南望城和翠柳堡在内的一系列防御还是为了顾忌乾国
面子更多一些。
毕竟,银
郡一直到天成郡也就是燕国的京城,完全是一马平川。
一旦银
郡出现
况,燕国铁骑旦夕可至。
百年以来,不知道多少燕国男儿梦想着能够重走一遍初代镇北侯当初的辉煌,封侯拜相!
无奈的是,乾国一直不给这个机会。
而这翠柳堡的名字,据说也是因为初代镇北侯而来。
相传,在这座堡被建起来时,初代镇北侯曾在这里
下过一根柳枝。
当时初代镇北侯雄心壮志,想着等这根柳枝长出翠柳之时,他大概已经率军踏
乾国都城了吧。
只可惜造化弄
,因为北方战事紧急,燕国无法再从和蛮
决战的前线给初代镇北侯调拨更多兵马。
初代镇北侯只得率军踏
乾国北方三郡吸纳
财富回国,后来,又为了制衡考虑,身为南
的初代镇北侯受封于北,终生无法完成自己南下
乾的夙愿。
“我说,这里这么多柳树,到底哪条才是初代镇北侯当年栽下的?”
骑在马上的郑凡对身边的众
问道。
“主上对这很感兴趣么?”策马和郑凡并行且易容过的四娘开
问道。
“万一初代镇北侯在那棵柳树下还埋了什么宝贝呢,比如,镇北遗书?”
“这好办,主上,您下个令,让瞎子在这柳林里用他的
神力去探查,不吃不喝不睡探查一个月,估摸着也就能找出来了。”
旁边的瞎子北下意识地咳嗽了一声,打断了郑凡和四娘不靠谱的聊天,指了指前方,
道:
“主上,前面就是翠柳堡了。”
“不容易啊,终于到了,下令,加快速度,
落之前到堡里休息!”
话音刚落,
郑凡就策马向前,
后面的梁程挥手示意,五百多身穿着和镇北军无二甲胄的蛮族骑兵也开始了加速。
一时间,
柳林里马蹄阵阵,尘土飞扬。
只是,才策马出了柳林,郑凡就不得不重新下令缓下马速。
一出林子,视线就豁然开朗,丝毫没有边境堡垒的那种荒凉凋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