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粮(1/2)

商讨一夜,众还是没能决定,或者说没能取舍。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庞山民回到家中,正碰上庞德公来,此时正在和庞山民之子庞焕嬉戏。

自从诸葛亮、庞统相继出仕,崔钧(字州平)、石韬(字广元)、孟建(字公威)也结伴北上投奔刘备。

在崔琰(崔钧是博陵崔氏)的举荐下,几见到了刘备。他们几个如果单个出现在刘备眼前,刘备有可能不认得,一起出现,自然让刘备回忆起,他们就是诸葛亮的朋友。

认出几,自然知道他们“当年”是全部投曹的,现在来投自己,看来他们投的不是领导的魅力,而是领导的实力。

看在崔琰的面子上,刘备不会弃之不用,随便在甘陵国内找几个郡县吏官职打发了,名义上说所有文官都需要在底层历练。

相熟求学的学子相继出仕,尤其是庞统的阵亡让庞德公没了教学的心,此后一直隐居山中,平时含饴弄孙。

“父亲。”

庞德公点了点,也不理庞山民,继续逗弄孙子。

庞山民徘徊几次,欲言又止,庞德公问道:“欲求何事,讲来。”

庞山民咬牙将众家合谋之事和盘托出,问道:“而今我等跋前疐后,还望父亲教我。”

“欲壑难填,取死之道耳。”庞德公说道,“汝自求死,我今便带我孙避祸山中。”说着就要起身离开。

庞山民赶忙跪拜在庞德公面前,哭求道:“还望父亲教我。”

“我庞氏于荆州颇有名望,不管刘来曹往,皆可得用。彼辈贪得无厌,犹自寻死,汝不远离,尚参其中,何其愚也。”庞德公骂道,“当以得急病为由,避祸家中,诸事不问。”

“若刘胜,则必需献家资,而后若不得用,我庞氏有饥食之忧矣。”

“竖子,他我曾言:‘欲求富贵,尚在自身’,汝抛之脑后,今何必求我。”庞德公骂完,不再管庞山民,带着庞涣就走。

庞德公非常认可刘备土地兼并的言论,对刘备处理治下土地的手段也理解。当年刘备封侯拜国的消息传来,庞德公很快明白刘备的意思。

一面收紧土地,一面又要封侯拜国,那么这个封国肯定不会在中原。稍微留意一下,庞德公便得知北方原的事。

自己猜想得到印证,庞德公召来庞山民,对他说了刘备之后的处政方针,并告诫庞山民,欲求富贵,尚在自身。想要继续如今的富贵,便要自己向外开疆拓土。

只是中原之一向认为边地是蛮荒之地,更不用说再外的土地,这些都是化外之地。在庞山民看来,去外面开疆拓土和流放没有多大区别,潜意识之中就把这个选项排除了。

不顾庞山民的拦阻,庞德公很快带着孙子离开了。庞山民颓然的坐在地上,纠结许久,只得依庞德公之意行事。

庞山民自认才识比不过父亲,他有如今的地位,有一半的功劳在他父亲身上。况且今天的事要是传出去,他又不按照庞德公之意行事,一个不孝的名砸下来,他也兜不住。

“山民病重,卧床不起?”

一早,众又在黄府聚集,可这一次庞山民没有来,只让家仆带来只言片语。

蔡瑁说道:“何疾如此之速,一夜便倒。”

庞山民缺席让众脸上晴不定,也没了心思商议。黄承彦派家仆到外面打听消息,很快庞德公带着庞涣一起到山中的消息传回。

黄承彦说道:“此必因庞德公之故,如之奈何?”

蒯越说道:“庞德公之意必是令山民脱身,不得参与此事。庞德公颇有远谋,恐此事确为不妥。事已至此,便只得一心向曹,或有转圜之机。”

蒯越说完,气氛沉静了下来。一天之内,众家再也没收到庞家有其他举动,最后不得不依照蒯越之言行事。

“公子,众家已聚民五千,可依公子之令行事。”

曹丕笑道:“得众家相助,丕心甚慰。他得势,丕不敢或忘。”

有兵有粮,一切准备就绪,徐庶的伏兵之计开始了。

“报将军,西蜀援兵北上,江陵之军亦回返城中不出。”

管亥说道:“黄承彦所言非虚,此必因曹军粮尽之故。”

“将军可多遣斥候至北岸,或有得胜之机。”

海军的斥候出去没几天,便有重要报回报:“报将军,有半数夷陵之兵撤回江陵,我等又探得江陵与夷陵粮道。”

管亥转看向陆逊和参谋团,不用问也知道是询问劫粮可不可行。

商议之后,陆逊说道:“我军当首取夷陵,江陵之事,可取则取之,不可取则不必强求。

我与参谋商议,我军可兵分两路。一路为明,于白顺沮水而下,断江陵之粮,而后转攻江陵;一路为暗,于夜间逆江而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