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月望(3/4)
的那封信,看了一遍,仔细叠好,放一个很大的书匣。
这已经不是第一封信了。这样莫名其妙的问候似乎很有些不怀好意。
李牧从没有回过信。但是他也不想销毁这些信。因为那样看来,好像他心虚有鬼。所以他把每一封信都仔细的留好。
他清晰地感觉到,这些薄薄的信笺背后,是秦国几十万大军越来越近的兵车、步阵和战马铁蹄。
看向院子里还在聊天的李落棠、李弘和李际,李牧稍微松开了刚才不自觉就握紧的双拳,安慰地笑了。
毕竟孩子们都大了。可以独当一面了。他长长出了气,将心中的包袱放下,推开门信步往亲兵营走去。
那里可是一片热闹的天地。有篝火,有烈酒,这样的满月之夜有特别的节目。
他也想坐到篝火边。一坐到热腾腾的火堆旁,他就会想起广漠的原,想起在这样月圆的夜里,
原
处大雪山底下也是有篝火,有欢笑。
而那苍狼王,是不是也会在今夜,光临那里的篝火呢?
李牧牵着马行不多久,就进到了亲兵营。果然在篝火的映照下,他看到了无数欢乐的面孔。
其中有个小子好像很眼熟。对,那个小个子李方直。
他正在朝李牧嘿嘿傻乐,举起手中的酒说:“大将军,来和咱们一起喝一碗啊。”
李牧将马的缰绳放开,大踏步的走向把月亮都映得黯淡无光的篝火。
在原的
处,一座终年积雪不化的大雪山脚下,高悬的明月显得更加清冷。
原的风在夜色里低低的吹过开始泛黄的秋
。这样的寒夜已经是会结霜了。
一片连绵的蒙古包周围,有牛羊的声音,时而还会有马踏过原的蹄声。
从其中一个最大的蒙古包里,传出欢声笑语。里面的正在喝酒取乐。在
原上找不出比这个更大更豪华的蒙古包。因为这里属于匈
的王,
曼单于。
忽然一队马队蹄声急促,飞驰而至大单于的蒙古包外。
十来个匈,中间夹着几个汉
,翻身下马,一掀帐帘进到了生着巨大火盆的蒙古包里。
火盆中的火苗腾腾烈烈,烧的正旺。火光映照着蒙古包中的们,脸上泛着红红的油光。
曼单于年轻力壮,也就才三十岁。他怀中抱着一个胖乎乎的幼儿,一边哈哈大笑,大杯喝着酒,一边用手指
蘸了酒水往孩子嘴里塞。
这个叫冒顿的小幼儿是单于的嫡亲长子,未来可能要继承这单于之位。
在曼单于身侧不远,火光跳动的影子也不能照到的
暗处,坐着一个汉
。
那汉不言不语,也在不停的喝酒。一条巨大的羊毛毡毯,围在他腰间。
见来匆匆进帐,他脸色变了一变。然后,缓缓的站起来,弯腰在
曼单于耳边说道:“月圆之夜果然喜从天降。看看我为你请来了怎样的贵宾!”
来中,一个白面儒士四五十岁,锦衣缎袍,腰系玉带,身披一件狐领大氅,贵气十足。
他恭谨地向曼单于行过礼,然后抬
微笑看向那个汉
,说道:“樊阁主,别来无恙啊!”
樊於期向前走了几步到火光能照到的地方。他那张平淡无奇的脸,在腾腾燃烧的火焰映照下,也显出几分暖色,好像是酒酣之,面露快意。
“鞠太傅,长途跋涉,实在是有劳了。”樊於期向来行礼道。
曼单于斜眼看了看这些说话啰里啰嗦的汉
,想着樊於期给他讲过的这中间的紧要厉害。他不是听不懂的,所以他并不想粗鲁的对待来宾。
他站起身,手撞左胸,行了一个匈礼节,大声说道:“远来就是客,有酒一同醉。”说完吩咐
重摆上酒席,招待来
。
鞠武一行是从燕国十五天前出发。他是燕国太子太傅,当今北地少有的大儒。
自他得着樊於期的信,约他在此与匈商谈结盟之事,他便马不停蹄的赶来了。
在鞠武看来,强秦才是首要的敌。
他已经多次向燕王喜建议,应当与匈单于和好,同时结盟三晋,笼络齐、楚,共抗强秦,才会有几分胜算。
早在几月前,樊於期秘密到燕国拜访鞠武,就提出了与匈和塞北六国联合,共同抗秦的建议。
两一拍即合,约定樊於期负责从中联络,鞠武则负责在燕国推行此计划。
樊於期的仰度阁经营多年,不但在中原做了布置,也在塞外逐渐安手。现在仰度阁依然信息灵通,关系网密布。
尤其樊於期与曼单于的私
甚笃。
曼单于是挛鞮氏家族最年轻,最洪武有力的
领,他坐上这单于宝座不过两三年,却用强硬的手腕镇住了散
各地的匈
势力。
樊於期年年以上好的绸缎,醇香的美酒,加上中原美,向
曼单于抛来无数根橄榄枝,直到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