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特别的城市(3/3)
兼且还担任了游戏机的组装工作,每年利润上亿元!
绣城纺织厂,在渤海省放开纺织品控制之后,凭借自行研发的化纤混纺技术更是赚了个盆满驮满。
在绣城里,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一些工
提出的技改方案如果获得通过,组织上也会授予相当让
满意的奖励。在八级工体系之外,绣城也开始进行专业等级考试。相同岗位和工作,更能多领一份职称工资,以便鼓励工
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
有的个体户将大沽的煎饼果子进行改良,符合东北
味之后大受欢迎。因为能够节省早餐的时间,就餐方式灵活而
味独特,两个月的时间就风靡全城。光是靠开煎饼果子的培训班和卖餐车,改良
就短时间里聚拢起了大量的财富,更是享受到绣城
报的特刊采访和报道。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当然也有类似“远红外频谱能量治疗仪”之类的民科、伪科学产品在市面上流传,不过绣城官方对这些假货贩子的打击力度很强烈,算是把副作用限制在了最小。
这么多凭借技术致富的
和企业,发挥着巨大的带
示范作用。在绣城,一
学习的热
正在席卷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虽然难免有些功利,但是但凡有些上进心的
,无不在废尽了心思去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或者找到一个能够获得
们欢迎的好点子。
哪怕再小的成功几率,乘上绣城的百万市民,总会有成功的幸运儿。而这些幸运儿又带动更多的
走上这条道路,知识改变命运便成了绣城
的共识。
辛晓松虽然对绣城这种气氛的成因不太了解,但作为一座研究所的所长,他实在是太熟悉这种感觉了。
就好像他身处的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座大学。
这个绣城,还真是一个特别的城市。(未完待续。)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