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庐江屯田(1/3)

孙翊留在庐江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在庐江有一个规划。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庐江郡位于长江以北,与江东的丹阳郡,吴郡二郡隔着长江遥遥相望,是江东腹地的西北屏障。

孙翊前世听过这么一句话,守江必守淮,淮南一地孙翊还未占据,所以如今是守江必守庐。

只要庐江在手,江东来自于北方的威胁就会大大减少。

而且庐江郡西接江夏郡,北邻淮南,是孙翊将来攻打淮南与荆州的跳板。

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这么重要的地方除了要紧紧握在手中外,还要考虑到怎么发挥其战略位置的功效

孙翊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屯田。

屯田不是曹首创,但将其发扬光大并且真正作为一种生产制度实施各地的就是曹

自黄巾之以来,中原地区就多经战,流民遍布,土地荒芜,要是再遇上天灾,这种现象都会时有发生。

而这直接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占据中原地区的曹,在一开始的时候粮食短缺问题十分严重。

因此在建安元年曹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都附近进行屯田。屯田一经实施以后,第二年就卓有成效,曹因此得谷百万斛。

屯田制的本质就是政府通过强制手段来使有限的生产资源进行高效率的分配使用。

中原地区一方面有大量流民乞讨为生,另一方面有着大片的荒芜田地无开垦,而曹通过屯田制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只要不遇上天灾,粮食收获定然是丰盛的。

尝到甜之后,于建安二年开始慢慢将屯田作为一种生产制度普遍施行到他所控制的州郡当中,并且为了保证屯田制能有效的实施,他还在州郡之中设立田官。

后来能兼并群雄,克平北方,屯田制在其中功不可没。

虽然曹全面实施屯田制获得了那么大的好处,但是孙翊却不会像曹一般在江东全面实施屯田。

因为江东没有全面实施屯田制的必要。

全面实施屯田制是因为他缺粮,而屯田制在战时期是积聚粮见效最快的办法。

可是江东目前并不缺粮。

江东地处东南,受到战的波及并不如中原地区那么严重,江东只是地广稀,流民倒是不多的。

而且江东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长江流域,境内水系发达,气候适宜,恰恰也因为地广稀,所以只要不遇上什么遍布江东全境的天灾,江东基本都不会缺粮。

就拿目前的江东粮食储备来说,只要孙翊能够稳定江东,保证江东各县可以输粮正常,在孙翊随便况下,三年内,都不用考虑粮食的问题。

前世只听过孙权打不过退兵,哪里有听过他粮尽而退。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曹对屯田制那么看重,而孙权,刘备两家只是在少数地方进行屯田。

孙权是不缺粮,刘备嘛,他大部分时间就没一个稳定的根据地,屯个锤子。

孙翊不打算如曹一般全面实施屯田还有一个原因,屯田制是滋养世家豪族发展的优秀土壤。

屯田制中的土地是国有的,本来土地国有这个土地制度非常有可取之处,只是任何政治制度都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有适宜他发展的土壤。

目前汉朝的政治生态,并不具备土地国有这个制度良发展的条件。

所以在历史上屯田制施行到了后面,成了世家和地方豪族攫取国有田地的制度保障,这导致了国有土地大量流失,而相应的,土地资源大大增加的世家和地方豪族得到了再次兴旺的机会。

饱经战的长江以北地区,世家和地方豪族能在短短十数年内恢复元气,屯田制在其中也是功不可没的。

对于孙翊来说,全面实行屯田制既无现实必要,又会给自身埋下隐患,孙翊是不会去做的。

把那时间和力花在尽江东地力之教上,就足够孙翊受用无穷的了。

虽然在江东全面实施屯田制不可取,但孙翊却不会完全放弃屯田这个制度。

如果将屯田适当的实施在一些局部地区,那么其所带来的好处是很多的,例如孙翊如今就想在庐江实行屯田。

孙翊在庐江实行屯田有两个目的。

第一庐江是战略要地又是边防重镇,在这里实行屯田可以让庐江快速获得大量的粮食储备。

孙翊将来北进或者西征时,庐江会是孙翊大军一个重要的粮食中转地。

如果庐江储粮不多,没办法供应大军持久作战,那么孙翊就只能先从江东各地调集粮到吴县,然后再率军从吴县携粮到庐江。

这样的话,这一路上路途遥远耽误时间不说,就这一路上运粮士卒途中耗费的粮就会不少。

可能如此周折转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